10月30日,常州市体育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小组全体成员齐聚市教科院,围绕水平二某类运动“健康行为”学业质量等级标准展开深入研讨,旨在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健身育人、时代新人”的内涵逻辑、功能价值、战略路径,精准研制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等级标准的核心要点、特征描述,高质量的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活动由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研究小组组长李长志老师主持,省特级教师、常州市体育教研员张勇卫老师参与了研讨活动。

经验交流,精准把握
由研究小组五位核心成员就各自负责的运动项目依次汇报前期研究成果。

苏波老师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挖掘球类运动项目的教育元素,详细解读了“水平二篮球运动专项技能的学业质量等级标准”不同等级的学生成就表现特征。

朱伟力老师紧扣项目组提出的“激励而不激进”评价理念,将“协商式评价”核心要点融入“水上类运动技能学业质量等级标准”,传递了“健康行为”不同维度的全新理解。

汤祥老师结合17次修改体会,依照《课程标准》中不同项目学业质量合格标准,合理归类、精简表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健康行为”三级指标中的具体表现特征.

薛梦珂老师围绕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水平二花样跳绳专项技能的学业质量等级标准”研制过程,突出“健康行为”情绪调控与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质量描述要点。

欧园明老师用独特的思维角度,交流了“水平二体操类运动专项技能的学业质量等级标准”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学业要求与素养特征。
任务协商,责任担当
项目组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创新、素养提升”的运行机制,新增了一批新成员并向初中学段延伸,共同推进常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与提升的项目研究。新老成员互动环节,围绕项目组前期过程性材料的网上学习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现场交流信息中所产生的困惑进行“追问”,新成员与核心成员在彼此协商交换建设性意见的过程中,增加了感情,明确了任务、端正了态度。尤其是新成员针对各自承担研究任务的表态性发言,将会推进项目组预设的思想定位、团队作风、工作原则、运行机制等落实到位,帮助所有成员增强树立“学科立身”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提高研究“课堂范式”的专业性和引领性,实现“成事成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专题研讨,健身育人
研究小组负责人李长志老师针对一年多来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立了《立德树人、健身育人、时代新人——“健康行为”学业质量等级标准研制的几点建议》研讨主题,李老师从厘清概念、问题呈现、解决方法、成果形式、保障条件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享,通过构建“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学习评价”逻辑关系结构模型,阐述了传统体育课程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弊端,创新“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学业质量等级评价之研究”“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评价之研究”“家校社协同教育视域中体育学习多元化评价之研究”等研究策略,破解“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等难题,瞄准“学业质量等级标准”“学情分析任务清单”“单元教学要素导图”“课堂教学诊断量表”“品牌课程评估细则”等成果表达进行了详细分工,重点对“健康行为”学业质量等级标准研制,提出了“紧扣主题、依标定标、彰显特色”研制要求,鼓励项目研究小组朝着“热爱”去“向往美好未来”。

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体育教研员张勇卫老师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对老成员前期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要求新成员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工作任务、展示个人形象。对于项目组的未来发展,他期待团队能构建持续的“自我造血”驱动模式,深化自主研修,培育种子教师,加快推进步伐,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提升区域体育与课程实施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