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4日,常州市职业教育“石伟平博导工作站”第九次集中培训活动在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圆满举行。博导工作站导师石伟平教授、臧志军教授、冉云芳教授、彭利平教授、杨永年副院长以及工作站全体成员参加活动。本次活动以校企合作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辅导、主题研讨、企业研学等多元形式,搭建起教育与产业深度对话的桥梁,为常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引领:把准校企合作“方向盘”
思想引领方向,深度决定格局。专题讲座环节,苏州大学冉云芳教授紧扣“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这一时代课题,以“为何参与—如何参与—成效如何”为逻辑主线,层层深入,展开了一场立意高远、内容翔实的系统辅导。她从研究缘起破题,融汇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双维视角,佐以详实数据与典型案例,抽丝剥茧,直指校企合作中的深层次矛盾与破解路径,整场讲座,问题意识凸显,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职业教育的实践土壤,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场融学理性、启发性与建设性于一体的思想盛宴。
         
精准清障:畅通校企合作“多阻点”
面对现代职教体系对教师提出的时代之问,江苏理工学院臧志军教授以美国职业教育经验为引,在“职教分离”与“职教融合”的思辨中,带领学员们步入问题语境,他以“公平、发展、效率”三个关键词为脉络,系统阐述了中国职业教育在关键能力建设、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维度的超越之路,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迭代,他深刻指出,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理论,更应拥抱产业前沿、锤炼实践能力、涵养创新精神,在校企合作中强化服务意识,在专业建设中主动应变,在教改中勇于突破,牢牢守住职业教育改革的逻辑根基,随后在“综合高中是否念错经”的思辨环节,臧教授与学员们展开深度对话,激发多元思考。
 
在思想星火的交汇处,石伟平教授作出精到点评,他强调校企合作研究应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路径,以“问题—内容—方法—结论”绘制清晰研究图谱,推动教师实现从“经师”到“匠师”的跨越。围绕“职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难点与解决策略”这一议题,他呼吁学员们直面真问题、共商实策略。讨论中,直指校企合作存在的多重挑战:教学与实践的时间冲突、内容与专业的错位、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成果转化通道不畅等。针对这些“堵点”,学员们凝聚共识,明确四大破题方向:创新管理机制,推行柔性化实践安排;深化校企协同,共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完善激励机制,构建三方共赢评价模式;强化成果转化,打通实践反哺教学的最后堵点。
 
沉浸赋能:搭建知行合一“立交桥”
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在常州市合家欢绿色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的企业研学现场,学员们跟随董事长蒋逸潇走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近距离观摩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科技,亲身体验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与生产全流程,近距离的感知,不仅让学员们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澎湃动能,更在沉浸体验中拓宽了专业认知边界,打开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视野。
 
校企合作,对企业而言,是社会责任的主动践行,也是未来人才的战略储备;对学校而言,这是教学场域的延伸拓展,更是教育资源的活水注入;对师生而言,这更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宝贵契机。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工作站系列活动,他们完成了一场从理念认知到路径探索、从宏观建构到微观实践的全方位跨越。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从政策引领到路径探索,从难题破解到场景赋能,一系列举措环环相扣,构建起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布局到微观落地的完整境脉,充分彰显了我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务实作为,我们坚信,当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当人才梦与城市梦同频共振,职业教育的沃土必将绽放出支撑城市发展、驱动时代前行的璀璨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