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下午,江苏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初中校本化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持续监测及自主优化实践研究》推进展示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吕墅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汇聚局属、钟楼、天宁、新北、武进、经开、溧阳、金坛等区域的项目实验学校及非实验学校代表,共同探索“双减”背景下校本化作业的创新路径。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孙美荣老师主持,活动伊始,常州市教科院瞿晓峰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致辞。



深耕实践创新,优化作业管理机制
吕墅中学教科室於剑主任做《“双减”背景下校本化作业的管理与设计》的专题分享,深入剖析了学校实践创新作业的概念类型、实施路径与方法、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凸显了学校在“减负提质”目标下校本化作业设计与管理的前瞻性探索。

分学科课堂展示:融合素养与创新设计
王芬老师执教八年级英语《Unit4 Hands-on fun: Integration A-C》听说课。课程以扎染传统工艺为语境,通过“输入-内化-输出”逻辑,引导学生从文化认知到语言实践,实现了知识迁移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刘熠弘老师执教九年级语文《水调歌头》,她设计“遇见东坡”明信片创作任务,融合诗词鉴赏与生命教育,助力学生体悟苏轼“旷达从容”的精神内核。

杨玲老师执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爱护身体》实践课,结合“脆皮大学生”社会热点,组织学生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强化了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专题讲座与专家点评:聚焦学科优化路径
英语教研组长苏丽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的专题分享,提出“情境化作业设计”与“跨媒介评价”策略;语文学科吴靓老师分享了《初中语文实践创新作业的优化与重构》,政史教研组长王少春老师阐释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创新作业的设计》。


黄芳、欧阳齐、江春强三位学科专家进行点评,他们对三节课和三个专题分享进行了充分肯定。黄芳认为王老师注重语言训练与思维培养的融合,特别是在探讨DIY意义的环节,引导学生从动手能力、环保意识、亲情友情和成就感等多维度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科育人价值。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体现分层理念。欧阳齐认为刘老师的课全面展现了语文学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语言建构与运用”依托“绘制封面解词意”“吟诵诗词悟情感”,学生在解读“婵娟”“宫阙”等词句、设计朗诵节奏中,夯实语言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析困境探突围”任务,结合苏轼经历与“东坡效应”,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苦闷—矛盾—豁达”的情感转变,培养逻辑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体现在封面配画、对联拟写中,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词的意境美与东坡精神美;“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借“撰写寄语”“课后征文”,链接常州地域文化,推动东坡精神的现代传承。江春强认为设计老师设计的任务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角色代入和方案制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入AI助教“小东医生”作为课后延伸,通过“家庭健康行动方案”将课堂所学迁移至真实生活场景,实现“课堂-家庭-社会”的实践闭环,体现“做中学”的创新理念。


迈向未来:挑战中深化育人革新
本次活动为实验校的校本作业开发与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启发。实验学校将联动区域资源,探索人工智能辅助作业诊断工具,推动校本化作业从“标准化”向“素养化”转型,为常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