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慧创聚力・练就优秀教研组——常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专题观摩暨新北区联盟校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25-10-27     阅读次数: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校本教研支撑作用,推动优秀教研组建设,1022日下午,常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慧创聚力・练就优秀教研组”专题观摩暨新北区联盟校研讨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课堂展示+沙龙研讨+专题介绍+专家点评”为核心架构,集中展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溧城中心小学及联盟校在校本教研与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成果,为校际交流搭建互学共进平台。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高平、市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潘正凯,以及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曹燕、溧城中心小学副校长史卓君,携兄弟学校骨干教师代表齐聚现场,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实践新路径。

课堂展示:实践・赋能成长,多学科绽放教学活力

课堂是教学实践的核心载体,本次活动聚焦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四大领域,整合市级、区级优质课例,通过24节展示课,生动呈现“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新样态与实践成果。

语文:文本解读与文化传承并重

语文课堂以文学熏陶+思维训练为双主线,教师立足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以文本为核心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文本解读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课堂上,教师或通过史料补充、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经典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课堂焕发活力;或创设故事化情境,将科学知识融入文学学习,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或依托绘本画面为低年级学生搭建轻松阅读场景,在互动中渗透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或带领高年级学生赏析文本语言,挖掘文字背后的生命哲理,同步实现语言积累与思维提升,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溧城中心小学

沈琪《示儿》.jpg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西夏墅中心小学

陶玲玲《夏天里的成长》.jpg

听课1.jpg

数学:生活应用与思维进阶结合

数学课堂紧扣“实用性”与“逻辑性”两大关键,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场景、思维发展深度绑定,构建“从生活中来、到思维中去”的教学路径。教师立足不同年级教学目标,从生活中的规律现象、真实场景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趣味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互动体验中夯实空间概念等基础认知;面向高年级学生聚焦思维进阶,通过例题解析、方法梳理帮助构建系统数学思维模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既掌握知识,又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

张宇雯《乘法估算》.jpg

英语:情境创设与语言运用融合

英语课堂以语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教师围绕不同学段学生语言学习需求,通过精准情境创设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语言学习闭环。课堂中,教师或依托真实任务构建语言交流场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灵活运用英语开展表达与交流,强化综合语用能力;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以对话练习、话题讨论等形式,紧扣基础句型与话题拓展,在结构化练习中夯实语言基础,在开放性交流中增强学生沟通表达的自信心与熟练度,让英语学习真正服务于实际语言运用。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听课2.jpg

综合学科:跨科实践与素养培育并行

综合学科涵盖艺术、科学、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多个学科领域,各学科立足自身育人目标与教学特性设计特色活动,以实践为核心路径,在独立教学中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艺术学科课堂上,教师通过音乐欣赏与情境演绎、绘画创作与趣味互动,激发学生艺术感知力、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科学学科以动手实验为关键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中养成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聚焦技能训练与体能提升,通过专项运动教学、体能训练活动,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健康意识与运动习惯;劳动课程则以劳动体验为核心,结合生活劳动等实践场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育劳动观念与责任意识;信息科技与综合实践学科聚焦创新能力与环保素养,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道德与法治及班队课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案例分析、互动体验塑造学生品德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全方位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素养落地的深度统一。

溧城中心小学

音乐周维超.jpg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安家中心小学

道德与法治钱丽媛《生活离不开规则》.jpeg

沙龙研讨:碰撞・凝聚新质,解码优秀教研组路径

课堂展示后,沙龙研讨环节以“破局与共生:共话优秀教研组建设的实践路径”为主题,在星星鸟剧场展开。新桥第二实验小学与溧城中心小学各学科教研组长及责任人围绕“成果破界——让实践可感知”“方法共生——让路径可复制”“未来聚力——让发展可持续”三大部分,结合本校实践案例展开深入交流。双方在思维碰撞中达成共识:优秀教研组建设需以“成果可转化、方法可迁移”为基础,打破校际壁垒,构建“资源共享、问题共研、成果共建”的联盟共生生态,才能推动教研从“单校探索”走向“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提升。

沙龙.jpeg

专题介绍:分享・互学共进,展现教研创新成果

专题介绍环节,两所学校代表聚焦教研组建设与教研模式创新,分享实践经验,为联盟校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新桥第二实验小学刘琴老师以“‘慧创’文化理念引领下优秀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从建设目标、实施路径、保障机制、教研成果与未来展望五方面展开。以“师生成长、资源建设、教材教法、教研生态”四维特色目标明晰教研方向,通过“空间赋能、梯队培育、资源创生、沿用转化”四项特色行动推动教研落地,依托多元支撑体系筑牢教研根基。目前学校教研模型成型,师生成长显著,未来将深化“慧创内涵”探索“数字+教研”融合新形态,丰富教研成果的应用场景与覆盖范围,推动“慧创”教研经验的区域交流与借鉴。

新桥二小讲座.jpg

溧城中心小学赵银娟老师则以“从‘育师’到‘育人’:以‘333’研修模式唤醒教研组的生命律动”为主题,分享学校以分层培育为核心、系统保障为支撑的教研实践。在教师培育上,按教龄与能力划分“新晋、实力、宝藏”三条成长轨道。在系统保障上,通过“机制引领、项目驱动、平台赋能、评价激励”为教研注入动力。未来将针对培训匹配度、跨学科机制等短板,定制专项研修、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激活教研组活力。

溧城小学讲座.jpg

专家点评:评引・明晰方向,指明教研发展路径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高平对两所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进行了精准点评。他指出两校教研实践均呈现鲜明共性:以问题为起点,聚焦学科教学真问题开展探索;以成长为目标,所有教研行动最终指向学生全面发展;以教学为核心,围绕情境创设、工具开发等教学关键环节发力;以分层为策略,针对不同教师、学生、课题实施差异化举措;以协同为支撑,通过模式建构与校际合作,强化开放共享的教研氛围。同时也从教研组建设角度提出六大关键建议:强化组长培育、聚焦组内涵建设、尊重差异发展、推动研修课程化、深化资源开发、优化评价机制。这些精准的点评与切实的建议,不仅为两所学校校本教研的深化指明了方向,更将为区域内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路径,助力基础教育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

刘高平点评.jpg

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潘正凯结合区域教研发展需求,提出系统性建议:一是明确区域推广路径,围绕常州中小学课改关键难点,每月遴选优秀案例与资源包,通过教育平台向全市推送,以成果发布会形式扩大辐射,破解资源共享瓶颈;二是强化教研组共同体建设,以“定愿景明方向、促分享激活力、建信任聚合力、立规范保质量”为核心,既重视优秀老教师经验传承,也挖掘青年教师创新优势,推动教研资源内部流转;三是注重工具赋能与骨干引领,通过开发培训清单、阅读清单、教学案例模板等具象化工具,助力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鼓励参会骨干教师将学习成果在校内分享,实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四是深挖教研研究价值,建议围绕主题开展个案研究,以数据收集与实践分析,推动教研从解决具体问题迈向成果转化,为区域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潘正凯点评.jpg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新桥第二实验小学、溧城中心小学的校本教研成果,更搭建了校际交流合作的桥梁。未来,常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实践”为根基,在优秀教研组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