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探索数学本源,融合实践创新——常州市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研讨活动在正衡中学举行
信息时间:2025-10-20     阅读次数:

意渐浓,研思正兴。为深入探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策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20251016日,常州市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专题研讨活动在常州市正衡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市各初中的数学骨干教师,通过课堂观摩、专家点评与报告等形式,展开了一场深度与温度并存的教研盛宴。

听课现场.jpg

课堂展示:于生活处生根,在融合中启智

正衡中学董乐老师率先执教《估计圆周率π的范围》。董老师从生活中的圆形物件巧妙引入,瞬间激发了学生对“π”这一神秘常数的探究欲望。课堂上,他娴熟运用几何软件等信息技术,动态演示了从割圆术到极限思想的演变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化为可视的思维阶梯。课程尾声,董老师深情讲述了古今中外数学家对圆周率孜孜不倦的探索故事,将科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深刻诠释了学科育人的理念。

董乐上课.jpg

正衡中学刘岳老师带来了题为《光的传播与最短路径》的精彩一课。这是在学生学完轴对称和三角形知识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刘老师从这一自然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的轴对称与物理中的光学原理,巧妙架起了学科融合的桥梁。学生们在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中,层层深入,最终自主发现了光总是沿最快路径传播这一深刻原理。整堂课不仅发掘了光现象背后的数学内涵,更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岳上课.jpg

专家引领:深度点评启思,溯源明道导航

课堂观摩结束后,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尧塘分校的汤忠芳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点评。他首先高度赞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风采。他认为董乐老师的课新颖而有思维深度,同时建议在学生活动指导上可更细化,并鼓励学生课后拓展资料,延续探索。对于刘岳老师的课,汤校长三有给予了精妙概括:这是一节有根的数学课,将知识根植于科学历史与文化;这是一节有魂的数学课,通过多种方法数据的对比,培养了学生批判性的世界观;这更是一节有力的数学课,内力(对数学的深度研究)与外力(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相结合,使学生受益无穷。

汤忠芳讲座.jpg

点评之后,汤校长作了题为《溯源明道”——综合与实践课例的深度剖析与创新实践》的专题讲座。他从对综合实践课的自我认识出发,深入剖析了该类课程的核心价值,并以《生活中的不等式》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对接课标、定位教材。汤校长还展示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分享了他在课程设计上的巧思。他特别强调,问题链驱动策略是综合实践课成败的关键,一节课是否出彩,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最后,他总结提出,成功的综合实践课需把握三个平衡:生活化与数学性的平衡、自主性与指导性的平衡、个体性与合作性的平衡,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指引。

活动总结:擘画未来方向,指引教学新程

活动的最后,常州市教研员杨波老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与专业指导。杨老师首先呼吁大家要重新认识综合与实践” 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它不仅是知识的应用,更是素养的培育场。其次,他提醒教师要悉心积累综合与实践的素材,善于从生活、科技、历史中挖掘鲜活的教学资源。最后,他重点强调了要关注综合与实践的评价样态,指出在终结性评价中相关题目占比日益增多,教师需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切实提升学生在此领域的学业质量,实现素养与分数的双赢。

此次研讨活动,既有生动课堂的实践展示,又有理论高度的专业引领,为全市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开展综合与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常州数学教育人将继续深耕课堂,勇于创新,让数学的综合与实践之花在更多的课堂上绚丽绽放!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