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职业学校:
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公共基础学科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优质均衡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教师厅函〔2025〕13号)、江苏省教育厅《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苏教高〔2025〕1号)相关要求,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市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学科精品课”(以下简称“中职精品课”)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充分调动中职公共基础学科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与统编教材,学习借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及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优质案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教学,提升教学能力与课堂实效。
(二)打造优质资源体系。建立健全中职公共基础学科优质课程资源遴选与更新机制,系统化建设覆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全学科、全学段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后续资源共享与教学应用奠定基础。
(三)服务师生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技能提升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实践探究提供支持;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提供资源保障。
(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跨校共享,助力薄弱学校提升公共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缩小校际差距,为构建优质均衡的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二、质量要求
中职公共基础精品课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前两年)思政、语文、历史、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及其他(物理、化学、公共艺术、劳动实践)等公共基础学科,均以视频实录课形式呈现,须包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选择提交学习任务单、微课视频、作业练习等其他辅助教学资源(体育与健康教育、劳动实践类可提交实践任务方案,无需提交传统作业练习)。具体要求如下:
(一)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契合中等职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定位,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无偏差,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德技并修”导向。
(二)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及教育部审定的统编教材,保证知识内容准确、授课语言规范,情境素材需符合职业教育学情特点,兼具真实性、适切性与权威性,引用行业案例须符合最新行业标准与规范。
(三)突出课堂实效。体现中职公共基础学科“助力专业学习、服务终身发展” 的功能,结合学生专业方向与认知水平,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注重课程思政融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四)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摄制技术符合标准;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规范,除外语课程外,均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件设计需契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界面简洁、重点突出,无任何商业广告或无关信息。具体制作要求见附件1。
(五)保证内容原创。须为教师本人教学实践积累的典型成果,严禁冒名顶替、抄袭剽窃;强化素材版权意识,引用教材内容、行业案例、网络资源等须注明出处与原作者,涉及的企业案例需征得相关单位同意;在教学中遵循有效性和必要性原则,适度使用AI技术,关注生成资源的版权和风险,如有AI生成的内容均必须显著标识“本内容为AI生成”。
三、工作程序
(一)自主申报。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所教学科与学生专业特点,对照课程标准及市级开放上传的课程目录节点(以 2023年9月起使用的中职统编教材及教材库内规定教材为准),确定申报内容并向学校提交申报材料。
(二)学校推荐。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精品课设计,组织教研组开展研讨、磨课与展示活动,对照质量要求择优推荐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市职教所”)。
(三)市级遴选。市职教所分学科组织专家团队(含中职一线优秀教师、学科教研员、高职校优秀教师、行业专家),依据2025年常州市中职公共基础学科精品课评价标准(见附件 2)开展评审,确定市级精品课名单,并在市教科院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四)成果应用。公示无异议的市级精品课,市-校两级学科教研组将组织开展观摩学习、线下集中评课及教学沙龙研讨活动。同时,择优推荐参与省级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遴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遴选工作,将其作为提升公共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避免形式主义,不额外增加教师与学生负担。
(二)严格程序标准。各学校需规范推荐流程,严格对照质量要求与评价指标筛选申报材料,确保推荐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将建立专家评审回避制度与质量复核机制,保障遴选质量。
(三)做好服务保障。将组织精品课制作技术培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学校需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技术支持与经费保障,协助解决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四)健全激励机制。对获得市级精品课的教师,由市教科院颁发证书;各学校可结合实际,对获奖教师给予专业发展支持。
(五)强化推广应用。各学校要积极开展精品课应用推广活动,通过校本教研、公开课展示、跨校交流等形式,引导教师借鉴优质资源改进教学;市教科院将定期开展精品课应用效果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五、其他事项
各校需于2025年10月20日前,确认本校推荐作品,并填写附件3《2025年常州市中职公共基础学科精品课推荐汇总表》,汇总表(excel版)与加盖学校教科处公章(扫描件PDF版)发送至邮箱(朱老师)150569456@qq.com。2025年10月29日前需完成推荐精品课资源包上传,上传请扫码后分学科报送。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