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研修见真章,一堂好课显匠心。9月24日,以“三新”背景下地理学段衔接教学研究为主题的高一地理教学研讨活动在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常州市高中地理教研员顾松明老师主持,来自常州市区各高中校地理教师走进龙高课堂,交流探讨,推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深处落地生根。
课堂观察·以研促教
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听课观摩”、“经验共享”两大环节有序开展。来自常州市龙城高级中学的范佩老师和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施丽佳老师分别以《海水的盐度》和《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主题开展公开教学,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兼具深度广度,为学生打开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大门。
范佩老师创设“龙城号探秘大洋”的教学情境,以三篇“盐”学日记开启趣海“盐”学之旅:【“盐”学日记1】—纵游大洋,大海盐值的空间密码,带领学生绘图发现世界大洋盐度分布规律,共同探究其背后的成因;【“盐”学日记2】—可盐可甜,咸与淡的终极较量,结合实例强化认知;【“盐”学日记3】—避咸蓄淡,青草沙的盐路历程,用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传递人地协调观念。
施丽佳老师以其本人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支教经历为真实情境,巧妙地将“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抽象原理融入生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探究高原行李准备、透视昼夜温差、藏族碉房设计等衣、食、住、行的生活场景,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提升地理实践力与综合思维,体现出学以致用的价值追求。
教学研讨·凝心赋能
龙城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长蒋驰老师以《新课标•新起点•新探索》为主题做经验分享。立足龙高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经验,蒋老师从“高一地理课程系统化构建”、“面向选修衔接的拓展与启蒙”、“学业质量评价的策略与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既讲方向也提方法,从全面育人、因材施教,再到底线保障,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行的闭环。
常州教科院顾松明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专业精到的点评。他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在新课标理念转化、情境创设深度及学科育人价值挖掘方面的积极探索,同时围绕“必修地理1的教学关键问题”作交流。他指出,必修地理1具有“宽而浅”的特点,重在为学生奠定地球科学基础,强化自然地理实践,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结构化组织,强化区域案例与实践活动,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双基”走向素养,实现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的跃迁。高一教学需做好初高中衔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问题链设计和阶梯式任务,为不同层次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楼梯”,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
本次地理教研活动,不仅是常州地理教师团队“读懂课标、读透教材、读准学情”的一次集中检验,更是老师们共修课堂之道、共研教学之法的有力实践。走进新学期,常州地理教育人将坚持把研讨成果转化为备课常规、课堂常态与评价常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核心素养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