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至,暑气未却;求知心切,学思不辍。2025 年 9 月 17 日上午,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学苇楼报告厅内,键盘声与交流声相互交织,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正在举行。本次常州初中地理 “新课标・新教材” 培训,同步承载江苏省朱志刚网络名师工作室 “AI 赋能中学地理教学”专题研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系列研修活动两大主题,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主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前院长孙汉群教授主讲。来自全市的百余位初高中地理教师及江苏省朱志刚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在专家引领下解锁 AI 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的实操密码。
技术赋能:素养落地的必答题
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 版)》及人教版新教材颁布以来,“强化学科实践”“促进素养融通” 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方向。常州市初中地理学科紧跟课改步伐,以常教办〔2022〕102 号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遵循,确立 “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 四大实施原则,着力通过信息技术破解 “抽象知识难转化”“个性化学习难落地” 等教学痛点。此次邀请孙汉群教授开展专题培训,正是为了让 AI 技术真正融入备课、授课、评价全过程,成为培育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助推器。
作为本次培训的承办方,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依托 “尊异・重融” 课程体系与省级办学课题《普通初中项目驱动下的教研组建设研究》,早已探索 “AI + 地理” 的教学新路径。“我校持续推进‘尊道・重学’的生本课堂,而 AI 正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变量。” 学校地理教研组长张存霞老师介绍,此前学校教师们已尝试用简单 AI 工具制作课件,但缺乏系统的学科化指导。听说本次活动,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慕名前来,期待有所收获。
实操破局:解锁地理专属 AI 好工具
“去年教大家通用 AI 工具,今年咱们聚焦地理老师的‘专属武器’,每一步都让 AI 帮你减负增效!” 上午 9 时,孙汉群教授的开场白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作为继去年后的第二次专题分享,此次《AI 赋能中学地理教学系列之二:基本工具与技术流程》讲座,在孙汉群教授引领下,系统解锁 “搜索与学习”、“视频与动画”、“教案与课件”、“评价与总结” 四大AI 教学应用场景。参训教师们早已打开笔记本电脑,提前安装好 AI 工具,目光紧紧锁定大屏幕。
智搜深学:重构知识获取新逻辑
“以前找备课资料要在多个平台切换筛选,现在用秘塔 AI 搜索,输入自然语言问题,1 分钟就能拿到标注来源的论文片段、教学案例,还能直接导出 PPT 框架!” 孙汉群教授的演示刚开场,就让在场教师眼前一亮。他以 “中国的气温分布” 为例,现场操作秘塔 AI,输入问题后,工具不仅快速整合知乎、学术数据库的专业解读,还自动生成PPT 初稿,甚至附带相关试题讲解。教师们忍不住跟着在电脑上尝试。
动态可视:破解空间想象难问题
“黄土高原的地貌演变、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这些抽象知识点,光靠讲没用,得让学生看见!” 孙汉群教授展示了百度AI生图的效果,四张3D渲染的黄土地貌户外场景,均高度细节化,展现了不同角度和光影下的典型黄土地貌特征,包括沟壑、岩石、植被等元素。而用百度AI故事生成功能制作的“地球公转与自转运动规律”教学视频,画面生动逼真,同步语音讲解,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能调动双重注意力机制。孙教授告诉我们,AI生成视频能实现个性化定制,比如要求突出公转与季节变化关系、聚焦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等,满足多样化备课需求。
更让教师们兴奋的是地图API的应用和动画的制作。孙教授用 Deepseek 生成调用天地图的网页应用,以及用BKOFFICE自带的百度地图,即可在 PPT 中插入交互式地图,解决传统静态地图无法动态展示的问题。Deepseek生成“地球公转与自转运动规律”的动画网页,可以用 BKOFFICE 插入 PPT,播放时无需切换窗口,动画直接在 PPT 里运行。孙教授操作完毕,报告厅内响起阵阵惊叹。那是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画面的震撼,更是教师们对 “AI 赋能教学” 的全新认知。
智慧备课:提升教学设计高效率
“写一份《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以前要找数据、配图片、排结构,至少几个小时,现在用扣子空间,几分钟就能搞定!” 孙汉群教授点开扣子空间,输入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系统很快生成图文并茂的网页格式教案,不仅包含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堂活动,还自动匹配 “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地图素材,甚至提供差异化教学方案。而 Kimi 和夸克 AI 则成为 PPT 制作的好帮手。先用Kimi精准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并转化为逻辑清晰的 PPT 大纲,再用夸克AI进行美化,根据输入主题匹配合适的模板风格,并自动调整字体、配色和排版。 “咱们地理教师不用再当‘美工’,把更多时间花在教学研究和学生个辅上,这才是 AI 的价值!” 孙教授说。
精准评价:转变育人导向个性化
“Kimi能够批量批改学生作业,还能设计评价标准,给出综合评分、评价意见和修改建议。” 孙教授展示 Kimi 的作业评价功能。上传学生作业后,工具会批改并生成csv 格式的评价结果,导入 Excel 后,能清晰看到问题的分布情况,方便教师针对性辅导。另外,AI 还能将文本转化为思维导图,让知识结构化变得简单高效,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地理知识体系。
专业加持:解决地理学科适配性
除了四大应用场景的适用工具,孙教授还特别补充了两款地理学科专属工具。“GEOGPT是地学‘绘图专家’, 只需输入数据,就能自动生成符合学术规范的专题地图。 wordtool.dot插件则是 Word 的‘地图素材库’。”孙教授现场用wordtool.dot插入亚洲矢量图,经纬网、河流等要素可以根据需求增减,还能添加国界线等地理特殊符号。教师们跟着操作,纷纷表示 “这个绘图插件太实用,完美适配学科需求,备课、出题都能用”。
收获满满:喜提 AI 教学新技能
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始终高涨。有人兴奋地展示,有人小声请教,有人现学现卖。键盘声、讨论声、惊叹声交织在报告厅内。“以前觉得 AI 是高科技,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用它画地图、做动画才发现,它就是我们的教学帮手!” 培训接近尾声,常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蒋老师感慨道,“孙教授从工具适用场景、优缺点到操作细节,讲得特别透,我们不仅听懂了,还会用了。下次上课就用这个,学生肯定感兴趣!”
赋能未来:锚定 AI + 地理新范式
“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恰是此次活动的生动注脚。当 AI 工具与地理教学深度融合,它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破解教学难点的 “钥匙”,是提升备课效率的 “引擎”,更是培育核心素养的 “桥梁”。
培训尾声,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杨小春校长充分肯定本次培训活动的意义,不仅为学校地理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更能为其他学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强调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 AI 赋能地理教学的经验融入学校 “尊异・重融” 课程体系,推进“尊道・重学” 生本课堂。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指出,此次培训活动既是 “AI 赋能地理教学” 的实操落地,也是 “素养导向课堂变革” 的范式重构,更是 “数字助力区域教研” 的重要突破。未来将继续深化AI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为构建具有常州辨识度的 “AI + 地理” 教育新生态筑牢根基。
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起点上,让我们携手深耕,凝聚教师专业成长之力、深化教学方式变革之效、推动学生素养落地之实、拓宽学科育人与区域协同之路,共同谱写常州地理教育从 “跟跑” 向 “领跑” 跨越的崭新篇章,为培养具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