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各幼儿园:
今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同期,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决策部署,顺应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探索数字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培育一批有数字化素养以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园所何教师,形成一批典型经验,逐步提升我市幼儿园课程建设质量与育人水平,经研究,决定组建“数字化赋能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研究共同体”,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 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数字化赋能教育变革为核心,以提升幼儿园课程质量为目标,通过组建研究共同体,汇聚区域内外优质资源与智慧,协同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施、评价反馈、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新样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引领和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二、 共同体单位遴选办法
为确保共同体研究的先进性、代表性与实效性,将采用“自主申报、区域推荐、现场考察、公示认定”的方式进行成员单位的遴选。
1.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须为常州市范围内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办学行为规范的幼儿园,园所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与课程建设工作,具有强烈的改革意愿和研究精神,具备一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条件(如网络覆盖、多媒体设备、必要的软件工具等),并已在课程建设或教学实践中开展初步的信息化应用探索,拥有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团队,其中至少有1-2名骨干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研究基础,能够承诺投入必要的时间、人力和资源,保障共同体各项研究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2.遴选程序
自主申报:有意向的幼儿园填写《常州市数字化赋能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研究共同体申报表》(附件1),提交至所属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
区域推荐:各辖市(区)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综合考虑地域分布、园所类型、研究基础等因素,择优推荐2-3所幼儿园至市教科院。
审核考察:市教科院对推荐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重点考察其研究条件、研究基础、发展潜力等。
公示认定:根据审核结果,确定拟入选共同体单位名单并进行公示。
三、研究工作安排
共同体研究周期为三年(2025年10月—2028年9月),将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以下工作:
1. 启动准备阶段
举行共同体成立仪式暨首次研讨会,明确研究目标、任务与分工;组织成员单位进行现状调研与需求分析,制定详细的共同体三年行动计划与年度计划;开展系列通识培训,提升成员对教育数字化、高质量课程建设等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2. 探索实践阶段
专题研讨: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专题研讨活动,围绕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数据驱动的教学策略、幼儿发展数字化评价、家园社协同共育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碰撞。
实践探索: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确定重点研究子课题(项目),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开展数字化赋能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形成案例。
观摩交流:组织成员单位之间的现场观摩、案例分享、经验交流、沙龙研讨等活动,促进经验互鉴与共同成长。
专家指导:定期邀请指导专家进行理论引领、方法指导和技术支持,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难题。
资源建设:协同开发、征集、筛选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逐步构建共建共享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3. 总结深化阶段
系统梳理、总结各成员单位及共同体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组织开展成果展示、评选与推广活动;梳理研究成果。
请各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认真组织本区域的推荐工作,并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推荐单位的申报材料(见附件)统一报送至市教科院。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5年9月16日
附件:常州市数字化赋能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建设研究共同体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