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应对新高考与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挑战,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2025年8月29—30日,常州市高中数学期初教研活动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高中数学教研员顾俊主持,教研组长以及高一、高二、高三数学教师分阶段集中参与。
常州市第一中学孔祥武老师作题为《素养导向的新高一课堂教学实践》的报告。孔老师结合多个教学实例,详细阐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大核心素养。他强调,高一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真实情境和问题链的设计,激发兴趣、引导探究,为高中三年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素养基础。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杨元韡老师聚焦《新高考解析几何试题研究与教学建议》,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内容梳理与命题特点分析,发现高考命题重视回归基础概念,重视注重知识关联,重视探究问题本质。杨老师提出四条教学建议并详细的加以例证:(1)重视《标准》,挖掘教材,强化过程积累基本经验;(2)重视直观,结合模型,代数推理夯实基础知识 ;(3)重视直观,结合模型,代数推理夯实基础知识。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张薇老师以《素养导向下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思与行》为主题,系统阐述一轮复习的“道”“术”“器”。她指出,复习应“明方向”,把握新高考命题趋势;“定策略”,注重课堂深耕与学生能力培养。她提出三大教学之器:(1)导向之器:高考真题,作为命题之镜、能力之尺;(2)核心之器:回归教材,把握知识之母、题源之源;(3)辅助之器:借助AI技术,实现直观展示与效率提升。在“优术启思”方面,张老师提出四大课堂之术: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对话引导、反思升华,并结合新高考命题特点提出具体备考建议。
此外,在教研组长会议环节,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强清芬老师以“数学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作交流分享。她从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建设路径与实践经验:一是“和合共生,聚力前行”,通过构建协作机制和团队文化,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二是“研思并举,互促成长”,持续推进教学范式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效;三是“反思沉淀,前路漫漫”,引导教师在总结中不断实现专业成长;四是“竞技启‘数’,慧心育人”,以学科活动与竞赛为依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总结提升,奋力发展”,不断优化教研组工作机制和育人体系。
顾俊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教学与评价应始终回归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动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他呼吁各校备课组加强校本教研的深度与实践性,通过教研推动教学创新,助力学生成长。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导向明确,为我市高中数学教师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备考指导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实用的策略,获得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