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推动“双新”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秋学期的常州市初中化学开学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举行。全市各初中校化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全体化学教师齐聚一堂,共话教学改革、共谋发展良策。
一、锚定愿景,构建卓越教研生态
活动伊始,常州市朝阳中学张志辉老师以《化育天工 学合万物——“双新”背景下初中化学教研组建设思考》为题,分享了朝阳中学化学教研组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深度探索。张老师提出“化育天工,学合万物”的教研愿景,强调以“修身自律、内心平和、专业卓越、悠然自得”为核心精神,构建“内外兼修、智考融合、张弛有道”的卓越教研生态。他从常规管理、教学调研、校本研修、教师发展四大维度,系统介绍了教研组在精细化流程管理、问题化学习实践、数字化实验创新及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为各校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解构试题,探寻素养培育路径
武进湖塘实验中学李丹老师以《解构·联结·进阶——2025中考化学试题的思维培育路径解析》为题,深度剖析了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命题逻辑与育人价值。李老师指出,今年试题坚持“稳中求新、素养立意”,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聚焦“数据解读—逻辑推理—结论生成”的完整思维链,突出跨学科实践与本土文化传承,如“金坛蛋雕”“汝瓷烧制”等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感悟化学价值。她提出后期教学建议:开发本土化项目、引入工程思维、强化数字化实验及完整探究流程训练,为教师精准施教指明方向。
三、以写促思,提炼教学实践智慧
常州市勤业中学副校长李小静以《破解真问题 书写真思考:初中化学教学案例式论文写作实践》为题,结合自身写作经验,为教师们打开了“从课堂到论文”的专业成长通道。李校长强调,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倡导每学期打磨一节优质课,将真实、创新、有效的课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式论文。她以《化学教育》期刊为例,详细剖析了教学案例论文的标题拟定、摘要提炼、正文撰写及参考文献规范等关键环节,鼓励教师“每天写一点”,在理性反思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向奔赴。
四、评价驱动,重塑教学设计理念
最后,常州市初中化学教研员钱柳云以《素养导向 评价先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评价驱动策略》为题,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钱老师从政策理论出发,结合逆向设计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提出以“制定可测素养目标—设计嵌入式评价工具—构建评价闭环—数据驱动改进”为核心的评价驱动策略。她分享了“星空果冻制作”等本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真实任务与多元评价,实现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协同发展,为全市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常州经验”。
五、凝心聚力,共赴教育新征程
活动尾声,钱柳云教研员作总结发言。她强调,本次教研活动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素养提升”为目标,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全市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与方法指导。她号召各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新”实践,以团队协作夯实教研根基,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爱上化学、用好化学,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收获幸福与成就。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常州市初中化学教育擘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更激发了全市教师携手共进、勇立潮头的昂扬斗志。新学期,新征程,常州初中化学人必将以研促教、以思促行,在“化育天工”的愿景中,书写“学合万物”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