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初高联动 启智润心——记局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期初教研活动
信息时间:2025-09-01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各局属初、高中心理教育教育工作品质,打造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局属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教研活动于2025年8月29日在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章湉主持,全体局属初、高中心理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1.jpg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各校典型危机干预及个案辅导案例分享、新进局属心理教师介绍和本学期重点工作计划与任务。

图片2.jpg

       案例交流环节分为初中组和高中组分别展示交流。来自北环中学的周雨恬老师分享了从学生危机初现、初步干预到危机升级再次干预再到风波又起后的持续性心理支持的详细过程,周老师谈到:在家校沟通与合作方面,我们遇到了诸多挑战。小 A 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家长对小 A 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家长在面对小 A 的心理问题时,表现出逃避、忽视或错误的认知,这严重阻碍了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未来的工作中,针对类似情况,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提前制定个性化的家校沟通策略。通过开展家长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家长会等方式,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加强家校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图片3.jpg

       来自田家炳初级中学的邹樱老师分享的案例中折射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议题:教师如何在“支持”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引导学生走向独立思考与自主成长。邹老师反思道:“当我们的爱有了分寸感,反而能催生最坚韧的生长力量。”青少年阶段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心理辅导不仅需解决问题,更应挖掘潜能,推动发展性成长。

图片4.jpg

       来自北郊高级中学的袁雯老师分享了高三女生校园人际关系困扰及情绪危机干预个案报告。通过剖析五个阶段的干预过程,袁老师总结道:家庭支持系统的“知行断裂”是本个案干预中最大、最根本的难点。与家长的沟通在“认知层面”是顺畅的,他们能表示理解甚至认同,但在“行为与情感层面”却陷入固有的模式(说教、否定)。这种“知与行的断裂”使得家庭本应成为的“安全基地”反而成为了“压力源”,极大地抵消了咨询效果,也让危机干预的成果无法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巩固和延续。

图片5.jpg

       来自常州市第五中学的邹娇囡老师选取了“常州新市民”这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享,通过一名不会说常州话而遭受排挤的高一女生的案例,通过四次的心理咨询让该生自信蓬勃不再自卑。邹老师谈到:很多时候,学生身上有着有旺盛的成长生命力,作为心理老师,陪伴,引导,启发和告别有时候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图片6.jpg

       随后,教研员章湉老师介绍了本学期局属学校的新生力量,分别是来自北郊高级中学的张城老师、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钱贝尔老师、龙城高级中学的李鑫玉老师和西藏民族中学的刘倩老师。四名新教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还分享了聆听各校案例后的感想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图片7.jpg

       通过本次局属初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教研活动,各局属初高中心理新老教师彼此认识、交流、理解、分享。学段间彼此了解,为不同学段的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更为宏观的视角。新老教师间的互帮互助,为新教师更快上手心育工作提供了经验支持。全体与会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支点,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砥砺前行开拓进取,为守护学生心灵健康而不断探索!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