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龙城论剑·精准备考——常州市2026届高三数学教师暑期新高考培训纪实
信息时间:2025-08-22     阅读次数:

81415日,常州市2026届高三数学教师暑期新高考培训活动在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举行,老高三的12名优秀教师与教育研究者分享了他们对于高三数学教学的思考心得实践感悟,为新高三的数学复习提供了详实的理论思考和经验案列

814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朱伟老师进行了题为“高三微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路径探析”的讲座,他认为高三微专题教学应以高考为导向、教材为根基、错题为抓手,聚焦核心知识点,通过明确目标、合理设计思维路径、精选适用例题,实现精准突破,最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复习效率。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003.jpg

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杨磊老师提出立体几何教学应立足近五年高考高频考点(二面角、外接球、动态翻折),回归教材深挖核心概念(空间关系、几何性质),通过溯源教材例题、构建知识网络、设计类比探究课,以突破空间想象薄弱点,实现“用教材解构重构”的素养导向复习。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027.jpg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吕云海老师提出高三数学培优需精准四维:目标锚定通过《被数学选中的人》纪录片与学长说系列讲座激发长效兴趣;学情建档借助考点细目表与错题跟踪定位薄弱点;归因溯源深挖概念混淆(如二面角/平面角)与运算疏漏(如三角换元缺失);个性干预针对折叠问题空间角等设计专题训练与概念辨析手册,形成一人一策的定制化闭环培养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041.jpg

东台市第一中学的刘海东老师在《2025年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讲座中指出:近年考题呈现小题无图考空间想象、大题情境趋新反套路特点;以2025全国17题为例,强调建系法、几何法、向量法三法并重,突出化归转化思想;提出备考四维策略——强化实物模型辅助空间构图能力、精准计算避免几何/向量法失分、掌握切接球/翻折等高频模型破解动态问题、回归教材深挖概念定理形成自动化反应,最终实现无图环境下空间推理与运算的精准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055.jpg

常州市金坛区第一中学的宫鸡明老师在《破局·攻坚·提效》讲座中指出:高考数学需破解“反套路化压轴题生疏感”困局,针对性补足四大短板——跨模块串联(概率+数列失分率62%)、创新情境适应(均分<45%)、复杂运算纠错(解析几何失误率37%)、建模转化薄弱(应用转化率28%);提出以AI驱动错题归因与变式训练精准定位漏洞,通过外接球等模型攻坚微专题深化空间思维,依“五重境界训练法”(解题多解归一创编)实现关键能力跃迁,最终达成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提效。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109.jpg

江苏省溧阳中学的费志新老师指出:2025年高考数学评分步骤分权重首超结果分(占比60%),强调逻辑链完整(如缺建系坐标/求导过程扣分)与建模规范(未明确定义变量扣2分);教学需强化基础题零容错训练(集合/复数等结果错即失分),拆解标准解题流程(设点列方程验证),深挖教材三定三题(定义定理/例题拓广题);命题须遵循真实情境+学科融合原则,杜绝拼凑,采用主备人选题+审核人双轮审题机制,确保试题科学性与覆盖度。

微信图片_20250822175414.jpg

815日,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徐亮老师的讲座聚焦高三提优补差动态策略:以课标为基准划分层次(未达标补差/潜力生提优),实施四定四研四统集体备课与分层走班(自愿性+动态调整+专题攻坚如导数零点证明)。通过问题导向课堂设计(解三角形变式链)、信息技术辅助及三题三定教材挖掘(定义例题拓广题),实现共性教学与个性提升的统一,最终破除优差固化困境。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435.jpg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张云老师在《大概念引领下教学难点突破的实践与思考》中以导数恒成立为例,提出以大概念(函数思想/转化化归)为锚点突破难点:通过端点效应问题链设计揭示特殊值对一般规律的引导作用,结合高考真题拆解(如极值点局部性质分析),引导学生回归导数即函数局部性质量化工具的本质;教学需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探究,顺应学生思维生成,最终构建从特殊到一般、函数性质迁移运用的解题路径,实现从题型记忆到概念迁移的跨越。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447.jpg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周洁老师提出高三数学分层提升策略: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动态诊断学情(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层);课堂教学设置差异化问题链(概念辨析方法迁移开放探究);作业分层定制(基础巩固/变式训练/命题思维对话);实施葛军三遍解题法深化思维,配合个性化评价体系(动态激励/家庭协同),最终破除分层伤自尊顾虑,实现各层次学生精准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524.jpg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的袁晶老师在《探究问题本质 提升思维水平》讲座中强调:以2025高考真题(如一卷第4/8/11题、二卷第5/17题)为锚点,剖析学生思维障碍(如对称中心本质混淆、空间建系路径单一);通过多解对比(如解三角形边角互化几何建系三角变换三路径)提炼通性通法;设计问思辨行课堂模式(自主提问几何性质深挖模型迁移),结合变式题链(如对边对角邻边邻角拓展)打通数形转化逻辑,实现从解题技巧到思维建模的跃升。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548.jpg

常州市第一中学的郭敏老师在讲座中聚焦导数恒成立问题,强调端点效应本质是必要性探路的特殊形式(利用端点函数值/导数值压缩参数范围),但需警惕其局限性——当函数在参数范围内不单调时仍依赖分类讨论;教学应回归通性通法(分参构造/隐零点处理),通过2020新高考21题等案例对比揭示端点效应适用边界,避免陷入重技巧轻通法误区,最终通过解题反思模板(考查点方法变式迁移)落实核心素养。

微信图片_20250822175912.jpg

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常梨君老师以2025新课标11题为例,强调解三角形教学应回归课标边界(如不强制记忆和差化积),通过消元法(三元化二元一元)实现多元问题简化,确立先猜后证思维(观察特值严谨验证);提出三回归路径:紧扣课标限定考查深度(如余弦定理的向量法推导),深挖教材定理生成逻辑(人教A版正弦/余弦定理的猜想证明应用链条),以真题替代模拟题训练(分析边角互化等高频考点稳定性),最终构建通法破套路、真题定方向的复习体系。

微信图片_20250822174615.jpg

为期两天的数学学科培训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在活动总结环节,市数学教研员顾俊老师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并衷心感谢了所有参与讲座的老师们为此次培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精心准备。顾老师明确指出,各位老师的充分准备和精彩呈现,不仅体现了高度的专业责任感,更是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的重要保障和坚实基础,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充分肯定。

顾老师特别着重强调了一个关键原则: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教育工作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他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绝不能对网络上流传的观点、方法或结论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和盲目信从”。每一位教师都应秉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审慎的求证,并最终形成建立在可靠依据之上的、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专业判断。他认为,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不仅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体现,更是引导学生走向理性与创新的基石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教师们深刻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他们纷纷表示,将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也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相关培训和获得更大支持,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