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19日,2025年常州市教科研培训活动在常州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包含领导讲话、专家报告、项目汇报、小组交流、工作布置等议程,各辖市(区)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全市教科研系统25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从把握发展形势、强化学科建设、聚焦关键领域三个方面,深刻剖析全市教科研工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使命、核心工作及关键机制,进一步凝聚了改革共识、明确了发展重点、明晰了工作路径。他特别指出,教科研工作要聚焦关键群体、关键项目、关键能力,守正创新、顺势而为,不断凝炼常州课改的新经验,为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贡献常州的智慧。
会议专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树荫教授作题为“中考命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的专题报告。王教授围绕意识形态功能与思想政治红线、中考试题审查工作的根本遵循、基本原则、具体标准等方面,结合丰富、详实的案例,为大家阐释了考试命题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任务,进一步提升了与会人员的政治意识、命题素养和风险研判能力。
立足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的时代使命,会议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李锋教授作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方法与实践”的专题讲座。李教授从人工智能赋能“学”、人工智能赋能“教”、人工智能赋能“管”、人工智能赋能“研”等方面,系统架构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框架,并结合详实的学科教学案例,生动阐释了人工智能的工具性价值,并从师生素养、智能环境、创新模式、技术平台、数据处理等角度描绘了智能教育新生态的主要特征,系统性地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基本路径。
在项目汇报和小组交流环节,常州市教科院六位项目领衔人从项目背景、关键任务、路径机制、主要活动、成果成效、未来展望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项目的进展情况,分享了各自的建设经验与阶段成果,交流了下半年的工作打算,较好发挥了优秀榜样的示范作用、典型案例的借鉴作用、工作方案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澄清了实验项目的价值追求和关键机制。交流结束后,各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各学科教研员还分组交流了新学年工作打算。
在总结讲话中,常州市教科院院长韩志祥以《“常享好课”的区域探索与实践》为题,为大家呈现了本土改革的实践样本:以“让所有师生享受每一节好课”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分步推进、校本教研重塑三大路径,构建“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体系。
韩院长鼓励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将课标理念、学科实践与课堂落地紧密串联,让教研真正扎根课堂、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