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聚焦地理教学前沿,共探高效教学策略——记常州市2026届高三地理教师暑期新高考培训工作
信息时间:2025-08-18     阅读次数:

814-15,常州市2026届高三地理教师暑期高考培训活动在常州市正行中学顺利举行。次培训活动的讲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涵盖真题研究、教学优化、学生培养等方面,为常州市2026届全体高三地理教师献上一场知识的盛宴。

一、聚力赋能循道致远——地理教研复盘与生长对话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顾松明做指导。他强调:地理教学要“循道”——紧扣空间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本质,又要“赋能”——善用生活素材搭建认知桥梁。对高三的地理教学,他提出明确要求:紧扣课堂这一第一生命线,让课堂成为师生、同伴间共同成长的动态现场;专注命题研究与自身专业发展,各校及各备课组则应注重协同发展,携手续写常州高考地理的新业态

图片1.jpg

 

二、深耕课堂共研优策——地理教学智慧分享与思辨

01.真题深研:精准锚定高考航向

在高考备考中,对真题的研究和命题趋势的把握至关重要。常州市第一中学的王华权老师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教学评价享,他2025届高三一模地理卷为案例,细致解读了评分标准,分析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常见的得分点与失分点指出了考生容易忽略的答题细节,为后续的高三地理教学提供了精准的靶向参考。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马仁标老师基于历年江苏卷真题,采用大数据梳理考点分布,提炼八大主干知识,并列出每类对应的核心图像与规范答题思维导图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胡纯老师以高考中的江苏地理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梳理江苏乡土地理既助学生提分,更激发其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

 

  

   

02.教学精研:高效提升课堂质效

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课堂效率的提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人文地理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的“痛点”,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陈国祥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剖析教师在知识讲解、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思维引导中常遇的组织困境”,为人文地理教学提质增效提供清晰路径。常州市第二中学仇海庚老师新形势下高考地理备考中教材的拓展与延申研究为题,聚焦“地球和大气专题”重难点进行白板现场推演讲解,强调备课需立足教材根基深化原理阐明了懂、会、对、熟、巧之间的认知层级关系。

 

      

    常州市第五中学刘梦迪老师分享了“区域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结合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举空间迁移的解题方法。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戴斌老师聚焦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强调地理学科中因果逻辑的重要性,具体可通过补全知识网络、强化因果联系、开展综合思维演练三个方面着手。

面向智能化时代,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贺丹君老师阐述AI技术赋能下复习课堂的转型方向课程资源利用、心理时间管理、教师自我提升等维度提供实践路径同时分享了三色笔错题管理法5年高考题归类研究”等突破高频考点的方法

图片9.jpg

03.素养厚植:全力助推学生成长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江苏省溧阳中学葛晓雯老师指出,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从单向输入转向主动建构”,教师需要通过课前设计分层预习任务课中创设沉浸式场景,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和地理思维品质

图片10.jpg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王哲呈老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宫玉茹老师围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展开分享。一致认为: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挖掘试题地理信息,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让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情和学法也存在差异。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曹洁老师以 “尺度观下指向高三地理学困生复习的破解之法”为题作专题报告,立足乡村艺考生学习瓶颈,提出贯通式教学方案,为学困生提供解题指导方略

图片13.jpg

 三、研思互促智启新程 —— 地理教学实践分享与共创研讨

地理学科重实践、重协作,在传统的经验分享外,本次教研还注重集体智慧的共建。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就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原因”这一议题组织交流,教科院附属高中的孙超帅老师从自然与人文因素切入,系统剖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分布的影响

图片14.jpg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提供了适配高考的复习路径,更搭建了一座连接“应试备考”与“素养培育”的桥梁。全高三地理教师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对命题规律的把握转化为精准教学的底气,把课堂优化的思路升华为育人实践的智慧,让地理复习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真正助力莘莘学子成为懂理、理、明”理全面发展的人。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