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15日,常州市2026届高三地理教师暑期新高考培训活动在常州市正行中学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活动的讲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涵盖真题研究、教学优化、学生培养等方面,为常州市2026届全体高三地理教师献上一场知识的盛宴。
一、聚力赋能・循道致远——地理教研复盘与生长对话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顾松明做指导。他强调:地理教学要“循道”——紧扣空间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本质,又要“赋能”——善用生活素材搭建认知桥梁。对高三的地理教学,他提出明确要求:紧扣课堂这一第一生命线,让课堂成为师生、同伴间共同成长的动态现场;专注命题研究与自身专业发展,各校及各备课组则应注重协同发展,携手续写常州高考地理的新业态。
二、深耕课堂・共研优策——地理教学智慧分享与思辨
01.真题深研:精准锚定高考航向
在高考备考中,对真题的研究和命题趋势的把握至关重要。常州市第一中学的王华权老师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教学评价分享,他以2025届高三一模地理卷为案例,细致解读了评分标准,分析了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常见的得分点与失分点,指出了考生容易忽略的答题细节,为后续的高三地理教学提供了精准的靶向参考。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马仁标老师基于历年江苏卷真题,采用大数据梳理考点分布,提炼出八大主干知识,并列出每类对应的核心图像与规范答题思维导图。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胡纯老师以“高考中的江苏地理”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梳理江苏乡土地理,既助学生提分,更激发其建设家乡的责任担当。
02.教学精研:高效提升课堂质效
教学策略的优化和课堂效率的提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人文地理一直以来都是地理教学的“痛点”,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陈国祥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剖析教师在知识讲解、课堂活动组织、学生思维引导中常遇的“组织困境”,为人文地理教学提质增效提供清晰路径。常州市第二中学仇海庚老师以“新形势下高考地理备考中教材的拓展与延申研究”为题,聚焦“地球和大气专题”重难点进行白板现场推演讲解,强调备课需立足教材根基深化原理,阐明了懂、会、对、熟、巧之间的认知层级关系。
常州市第五中学刘梦迪老师分享了“区域认知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结合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例举空间迁移的解题方法。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戴文斌老师聚焦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强调地理学科中因果逻辑的重要性,具体可通过补全知识网络、强化因果联系、开展综合思维演练三个方面着手。
面向智能化时代,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贺丹君老师阐述AI技术赋能下复习课堂的转型方向,从课程资源利用、心理时间管理、教师自我提升等维度提供实践路径,同时分享了“三色笔错题管理法”与“近5年高考题归类研究”等突破高频考点的方法。
03.素养厚植:全力助推学生成长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江苏省溧阳中学葛晓雯老师指出,“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从“单向输入”转向“主动建构”,教师需要通过课前设计分层预习任务,课中创设沉浸式场景,提升学生复习效率和地理思维品质。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王哲呈老师、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宫玉茹老师都围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展开分享。一致认为: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挖掘试题中的地理信息,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让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情和学法也存在差异。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高级中学曹洁老师以 “尺度观下指向高三地理学困生复习的破解之法”为题作专题报告,立足乡村艺考生学习瓶颈,提出贯通式教学方案,为学困生提供解题指导方略。
三、研思互促・智启新程 —— 地理教学实践分享与共创研讨
地理学科重实践、重协作,在传统的经验分享外,本次教研还注重集体智慧的共建。教研员顾松明老师就“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原因”这一议题组织交流,教科院附属高中的孙超帅老师从自然与人文因素切入,系统剖析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分布的影响。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提供了适配新高考的复习路径,更搭建了一座连接“应试备考”与“素养培育”的桥梁。全市高三地理教师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将对命题规律的把握转化为精准教学的底气,把课堂优化的思路升华为育人实践的智慧,让地理复习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真正助力莘莘学子成为懂“物”理、通“事”理、明“人”理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