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改正如烈日杲杲,在全面落实新课标、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25年7月23日至25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新教材培训会在南京举行。23日下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张爱娟老师率队、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家祚老师和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贺丹君老师带领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前往南京报到学习。
一、守正创新·国家视野
7月24日上午,人教社地理室副主任庞玲深度剖析了八年级上册教材的修订理念、核心特色与教学实施路径,为参训教师带来一场聚焦“中国国家尺度”与“地理育人价值”的思想盛宴。庞主任强调,本次教材修订是“守正创新”的典范。在继承原教材经典内容与科学框架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优化,明确以“中国国家尺度”为核心,突出中国整体地理格局,处理好中国区域地理与普通地理原理、国家宏观视野与国内区域差异、全球背景与中国定位的关系。庞主任的解读清晰勾勒出人教版八上地理教材以国家视野为纲、以核心素养为魂、以家国情怀为根的修订脉络。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立意、转变教学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权威指导。
二、教研共进·评价为翼
7月24日下午,由全省各市选派的11位教师呈现的精彩展示课,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学习范式。其中,常州市滨江中学赵文娴老师执教的《海洋资源》课例以“真实情境+技术赋能+素养落地”的创新设计,是区域教研的标杆之作。该课例深度契合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新课标要求,从“知识覆盖”到“素养导向”,并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利用AI(VR+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突破时空限制难以实地体验的痛点,技术不是噱头,而是促进学习、改进教学、素养落地的基础与核心。
每节课后的专家点评环节,不仅充分肯定了每一位授课教师,也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我市新北区飞龙中学徐峰老师作为点评教师出席会议,他指出当技术深度服务素养目标,区域认知便能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技术运用应从“展示”走向“探究”,如利用VR、AI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决策场景。
省教研员于蓉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所有课例都实现了三重突破:一是用真实问题解决替代虚拟案例,契合‘活化课程内容’理念;二是彰显地理学科时代担当;三是地理实践力可测可评。”
三、名师论道·知行合一
7月25日上午,三位专家对新教材使用、初中地理试题命制和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等方面做专题讲座。
首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张静老师做《以新教材为支点,撬动地理教研质量新提升》专题报告,介绍了建邺区在区级教研活动质量提升和新教材使用方面的经验。在报告中张静老师以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角色的边缘化为切入点,点出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介绍了当地实践总结出的“课标-目标”转化路径、新教材使用下的课堂表现评价和教研策略、课题驱动的“双研合一”教研模式。其次,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成丽老师带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地理试题命制》讲座,结合案例介绍了南通市在新课标背景下试题命制的经验。成丽老师认为,应该厘清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差异,重点考察学生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地理视角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成丽老师的讲座帮助参会教师深化了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认识,促进教师将教学与评价相统一和新课标要求的落实。最后是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张海教授,他以《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案例分享》为题,结合2023年发布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文件,介绍了实验教学模式与开展路径。张教授从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困境入手,探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现路径,分享大量的实践案例。
本次活动所汇聚的分享与推广,正把新教材的落地与新课标的践行推向纵深。常州地理团队将在新学年继续以“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为信条,把已沉淀的使用经验与创新教研模式转化为未来教学与教研的新起点、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