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解锁非认知能力“密码”,赋能学生幸福成长——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策略”主题教研活动圆满举行
信息时间:2025-06-03     阅读次数:

2025 5 26 日至 28 日,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策略”主题研讨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董洪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万伟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永年、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蒋辉、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文娟以及江苏省各设区市教科院、教研室以及各县区教师发展中心相关领导、教研员、各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由万伟所长主持。

开幕式·高屋建瓴明方向

活动伊始,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校长吴海燕介绍学校以“笃行”文化为核心,创新开展“混融式学习”实践学校将持续深化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蒋辉副局长交流新北区教育发展成果,展示了“五条实施路径”助力教育现代化。杨永年副院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专家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专家们一直以来的关怀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紧接着介绍了常州在综合实践活动推进方面的四大举措,包括课程建设常态化、学生活动多样化资源整合化、教师队伍专业化等。最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董洪亮主任做高位引领发言董主任回顾了江苏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历程,高度肯定了常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勉励参会教师坚持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明确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专家讲座·理论实践双赋能

活动中,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讲座。常州市教科院孙美荣老师做《综合实践活动中非认知能力:内涵、价值与培养策略》报告。她基于 OECD 框架,深入剖析了 15 项核心能力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她强调实践活动是培养这些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南京市教研室王少峰做《成长型思维:驱动课程与活动创新》报告,他运用成长型思维理论,构建了“抗逆金字塔”课程模型。该模型将抗逆力培养分为不同层次,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积极应对,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南通紫琅湖实小吴做《非认知能力之抗逆力培养课程开发与研究》报告。他设计了“三级培养路径”,从基础认知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拓展,层层递进。同时,开发了“六维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非认知能力进行评价,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三位专家从理论到实践,为提升学生非认知能力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课堂展示·素养落地新样态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策略”主题,本次活动展示了24节特色课,涵盖情绪管理、社交技能、抗逆力、自我效能感等多个维度,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

在情绪管理方面,《当情绪来敲门》《星空追梦人——走进减压能量舱》等课程通过情模拟和互动体验,帮助学生识别情绪、科学减压;《在挫折中微笑》等课程则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挑战,提升心理韧性。社交技能课程如《37度社刚刚好》《共情魔法学院》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同理心与边界意识,助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创新实践课程注重团队协作与创意表达,《纸杯塔里的协作密码》让学生在动手合作中强化沟通能力,《我是时光博物馆策展人》则激发创造力与责任感。自我成长板块通过《自信能量站》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增强内驱力,而数字时代主题的《网络冲浪小卫士》等课程,聚焦信息素养与技术责任感,适应AI时代需求。

此外,生命教育课程《寻找消失的Ta》通过心理调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十岁成长礼》以仪式感培育感恩意识;幸福感知课程结合绘本与游戏,低年级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美好;冲突管理课程则运用情景剧和模型分析,教会学生理性化解矛盾。最后,《我的学习发动机》等课程通过社会调查和SWOT分析法,帮助学生规划成长路径,激发学习动力。

这些课程以学生真实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游戏化、情境化的巧妙设计,将抽象的非认知能力转化为具体可感、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非认知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提升·聚力前行绘蓝图

专家点评环节,与会专家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的策略与路径进行了深度剖析。江苏省特级教师赵世俊从国家战略高度强调,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全员参与,各学科教师都应成为实施者。他认为,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德育或综合实践课程的责任,而是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的系统工程。江苏理工学院方翰青教授从课程呈现的角度,肯定了课堂生动呈现了积极情绪、意义感等六大核心要素。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 AI 无法替代的审美力、创造力,让学生在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时,能够凭借独特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脱颖而出。两位专家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相互补充,共同强调了非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活动最后,省教科院万伟所长以“行动·人生·修炼”为主题作总结发言。活动集中展示了 24 节创新课例,标志着全省首次对非认知能力培养进行系统性探索。万所长指出,这些课程直面学校教育缺失的人生必修课,如目标管理、挫折应对等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万所长强调,教师作为人生导师需要双重修炼:既要充实跨学科知识,更要提升自身非认知能力,倡导突破程式化教学,让学生在身体舒展中实现心理成长。未来应构建更开放的课堂生态,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生命体验,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图19 专家总结2.jpg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江苏在综合实践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更为全省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共同绘制了新时代实践育人的新蓝图。未来,江苏将继续深化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推动非认知能力培养的常态化、系统化实施,让每一位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收获成长,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