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展示AI+教学的多元可能——常州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实验校联盟5月活动侧记
信息时间:2025-05-19     阅读次数:

5月16日上午,常州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实验校联盟5月研讨活动在常州市第三中学举行。常州市教科院院长韩志祥和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莅临指导,常州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实验校联盟成员校领导和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校长致辞:拥抱AI浪潮,坚守教育本真

常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杨尧中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人工智能浪潮对教育教学是一个机遇,用好人工智能能够极大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技术应该扎根课堂,拒绝空中课堂,不能失去教学温度,三中期待与联盟校携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对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图2.jpg

交流展示:多维探索AI教育应用

常州三中武老师做了题为《教育智能体的初步探索》的微讲座,武老师开场介绍教育智能体概念,即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模拟人类教育行为的智能系统。接着阐述其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像个性化学习辅导,依据学生特点定制学习路径;智能作业批改,快速反馈并分析学习问题。还探讨到它助力教师减负增效,节省重复劳动时间。同时,提出目前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数据隐私等。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关注并尝试应用,共同推动教育智能体发展,为教育变革注入新动力。

图3.jpg

教科院附属高中刘老师做了题为《AI+教育:解锁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的微讲座,她点明了AI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如利用智能工具记录学生的作答情况,利用智能工具更好地做好班级过程性管理。其次,阐述AI可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借助AI生成个性化教学素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再者,强调AI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例如借助AI驱动的虚拟课堂开展情境教学。最后,指出AI为教师提供精准学情分析,通过数据洞察学生学习状况,从而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师从传统教学向智能化教学的专业成长跨越。

图4.jpg

常州市第三中学吕博文老师开设物理课《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始通过展示“发现身边的能量变形记”的学生视频,抛出“机械能转换有何规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借助问题链巧妙引导,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在实验环节,学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对话完善思维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AI智能体指导师的帮助下完成验证。AI融入教学为学科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

图5.jpg

常州市正行中学曹碧涵老师开设英语课《应用文讲评》,课上老师借助AI机器人导入,点燃学生兴趣。通过深入剖析学生作文,精准定位提分关键点。随后,运用AI工具修改作文,引导学生得出“AI是工具,不可替代人,需合理使用”的结论。最后自主实操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学生展现出良好英语水平与思维能力。老师期望学生课后能借助AI自主修改作文,提升写作能力,开启AI辅助学习新征程。

图6.jpg

专家领航:顶层设计指引发展方向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副主任向大家介绍最新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政策要求,并推荐了一些国内优秀的GenAI与教学结合的案例,鼓励大家多研究多尝试不要怕犯错,同时徐主任还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建议,抓住国内和国外两条线,多方位多视角研究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对人工智能融入教学做了精准定位:开阔视野,完善思维。指出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作推进方向:1.建构应用模式,形成教学范式;2.课堂教学中,任务设计,问题链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缺少;3.课堂中学生的合作、讨论必不可少。

数字化教学冲破了传统模式在时空上的束缚,推动了教学方式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双向的互动探索转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为基础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生活力。展望未来,联盟校将继续深入研究数字化赋能教学的可行之道,助力教育高品质发展。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