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吴韵牧笛浸课堂 同曲异构启新声——记2025常州市小学音乐学科“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25-05-19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艺术课程标准要求,探索民族文化浸润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与民族文化自信,5月14日,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新课标”系列培训暨小学音乐学科“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在常州市龙锦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以“文化浸润:小学沉浸式民歌教学实践探索”为主题,围绕河北民歌《小放牛》、江苏民歌《无锡景》两首民歌小调作品开展课例研讨。活动由李静老师主持,各辖市区专兼职音乐教研员、骨干教师全程参与。

同课探曲径,异构绽新声

       金坛区河滨小学的戴颖老师执教的河北民歌《小放牛》以拍手律动激活课堂氛围,以盲艺人范红兰的表演直观呈现说唱形式,通过视听结合引发学生对民歌与地域文化的联系。歌曲的扎实教学揭示传统五声调式与核心音调的历史脉络,强化民族音乐文化认同。

       天宁区龙锦小学的曾亚昕老师以“吴韵江南”为主线,开启江苏民歌《无锡景》第一课时的教学。链接学生已有音乐经验,回顾音乐非遗“苏州评弹”以此开启江南无锡城的音乐探秘之旅。通过品吴侬软语、吟江南柔情、唱吴音风情、看前世今生,多层级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的肖杨老师用一曲悠扬动听的琵琶弹奏《无锡好景致》,带领孩子们感受行走的无锡景。从跨学科多维的视角展开《无锡景》第二课时的呈现。跟着留声机回到1921年聆听百年前的声音,感受市井生活。民间曲艺“滩簧”的发展感受唱腔的变化等,让学生从变化中感受民歌无尽的魅力。

韵承千年调,智启教学方

       最后,天宁区教研员金燕南老师带来《沉浸 - 浸润:小学民歌教学新样态》专题讲座。她围绕多年歌唱教学研究,梳理出三条递进的研究脉络:从歌唱教学到音乐感知力培养的深化,从一般音乐教学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升华,从乐感培养到文化浸润的范式转型。基于此,她剖析现有民歌教学的实施痛点,提出建立“文化 - 音乐 - 个体” 共生的立体化教学生态,并以《无锡景》为例,拆解分析项目研究所追求的民歌课堂新样态 —— 将碎片化聆听转向整体性感知,让去情境化训练成为场景化的技能生长,为老师们打开了民歌教学设计新思路。图片9.jpg

       此次活动更是一场教学智慧的碰撞,研讨现场结合关于小学沉浸式民歌教学实践探索的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引发与会老师们对民歌教学的深入思考。

问卷星.jpg

       愿我们以本次活动为起点,继续深挖民歌教学,让童声唱响千年韵律,让传统文化在音乐课堂生生不息!

图片10.jpg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