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组织的“2025年职业学校基础学科学习习惯养成深耕行动”首期联合教研活动在常州开放大学如期启幕。本次活动以“数理启智·强体健行·信息拓界”为内核,汇聚全市58名数学、体育与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围绕“学习习惯作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展开深度对话,既延续上学期“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教研脉络,更着力于构建“认知觉醒—习惯塑造—终身发展”的育人生态闭环。
课堂观摩:学科基因孕育习惯图谱
教学活动紧扣“课堂即习惯孵化场”理念,三大学科呈现特色鲜明的学法指导。数学学科徐金秋、张莉莉和秦临君老师依托学科严谨性,通过AI情境构建、生活问题建模、结构化记忆法等教学策略,将公式推导转化为“分步验证——迁移应用——体系建构”的思维养成训练;信息技术学科张弘弢、方桃等四位老师借力智能工具,在系统部署、函数嵌套、数据可视化等实操场景中,培育学生“目标解构——工具适配——效能优化”的数字化素养;体育学科费聿军、钱琴老师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创新实施“技能习得五维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养成科学运动的习惯,锻造“科学训练——规则内化——协作共赢”的行为准则。
专题研讨:跨界对话解码素养基因
课后研讨设置“学习空间重构”主论坛与学科分论坛,聚焦“课堂行为向终身能力转化”的核心命题展开思维碰撞。数学组周克娟老师针对预习效率低、错题管理弱等痛点,提出构建“精准定位——过程追踪——动态反馈”的精准培养法;信息技术组程敏老师提出了“学习画像分析——智能资源匹配——实践成效追踪”的数智育人开发构想;体育组牟艳老师呈现了“动机激活——胜任体验——自主强化”的素养提质进阶模型。最终,跨学科研讨形成共识:习惯培育应立足学科本质,实现隐性思维可视化与碎片行为序列化。
理念升华:铸就职业能力的基因序列
总结环节,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教研员朱玫蓉老师强调:“数学的逻辑习惯筑基问题解决力,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数字生存力,体育行为模式锻造可持续发展力——这些正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基因序列。”她指出本次主题教研旨在通过课堂观察,研究从“认知觉醒”到“习惯养成”的教法学法进阶,当学生通过自我诊断明确习惯需求,教师便能精准提供“脚手架”,助力育人目标达成。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实证——策略共享——理论建构”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学习习惯培育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为当下职业学校基础学科教研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市教科院将深化“职业学校基础学科育人行动”,助力构筑起支撑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