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校本教研新范式,5月8日,常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教研范式的建构与创新”专题研讨活动在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课例展示为基石、沙龙论坛为纽带、专题介绍为延伸、专家引领为方向,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了邹区实验小学、横山桥中心小学在校本教研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深度思考。
课例展示:多元课堂绽放教研魅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领域。在本次活动的课例展示环节,来自两所学校的4位老师以创新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将跨学科理念、情境教学理念融入课堂,展现了“三新”背景下新课堂的实践样态。
邹区实验小学的储洁老师执教了《挑山工》一课。储老师以“我为挑山工写颁奖词”为跨学科学习主题,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以“一张画作”创设了学习情境和教学语境,用 “两个”导读信息串联起文本的解读, “三次”连续追问品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悟挑山工的精神内涵。科学老师小讲堂不仅让学生明白折尺形路线的省力原理,也让学生感受到挑山工的智慧。AI技术为学生生成职业形象,坚定了孩子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信心。科学学科知识和AI技术的融入,更好地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双提升的教学目标。
殷小波老师执教了苏教版数学四下《确定位置》一课。殷老师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乡村生活场景——安基村,在乡村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名安基小导游”这个核心任务,并分解为“确定景点位置”“了解安基村”“设计游览路线”三个子任务。教学子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既收获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又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充分彰显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横山桥中心小学的李菁老师执教了《海底世界》一课,李老师以“探秘动物馆”“探秘植物馆”“探秘矿藏馆”三大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各个段落的关键句展开教学,带领学生逐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踊跃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任晓星老师以情境支架贯穿始终,带学生沉浸式开展研学活动。运用问题支架,让学生圈画海底动物及活动方式。同时,总结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写作秘诀,为学生搭建方法支架,助力其准确表达。之后,参观植物馆时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们依据评价支架进行小练笔。最后总结全文,并推荐相关书籍,拓展资源支架,丰富学生知识储备。课堂将科学探究与文学表达融合,激发学生探索海洋与创作热情。
沙龙论坛:思想碰撞凝聚教研共识
课例展示后,沙龙论坛环节成为教师们深入交流、思想碰撞的舞台。各校教研团队围绕不同主题,结合教学实践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话题、交流见解、分享经验、形成主张,在思维的交锋中凝聚教研共识。
邹实小团队以“小学跨学科任务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主题,语文、数学两个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的骨干成员以沙龙论坛的方式开展交流研讨。老师们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选择”“活动设计”“学科立场坚守”三个内容,从日常研究中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出发,表达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和在学科中的具体操作,通过研讨、碰撞、对比、反思,博采众长,建构观点,形成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校本主张。
横山桥中心小学教研沙龙以“借助文本激活儿童表达力的教学支架研究”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搭建思维进阶桥梁,破译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密码。活动中,教师们以《海底世界》教学为例,通过情境支架、任务单驱动、写作方法分析及评价标准前置等方式,帮助学生从文本理解迈向个性表达。执教老师分别展示了问题引导、跨学科融合、多维评价等实践路径,强调以文本为锚点,平衡模仿与创新,促进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协同发展。大家达成共识,教学支架需具象化、可视化,结合真实情境与分层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最终让每个学生既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又能“唱出自己的歌谣”。本次沙龙活动为激活儿童表达力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专题介绍:深度解读彰显教研特色
专题介绍环节,两所学校代表聚焦校本教研的特色探索与实践成果,深入解读教研范式的内涵与实施路径,展现了各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实践经验,为联盟校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供了宝贵借鉴。
邹实小戈丽华老师以“‘三型五步’主题式校本教研实践研究”为主题,围绕三个问题:“为何着眼主题式校本教研?”“何为‘三型五步’校本教研范式?”“如何落地‘三型五步’校本教研范式?”从缘由背景、概念内涵、操作路径三个方面聚焦学校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校本教研的创新之处。
横山桥中心小学的吴焱云老师以《多维赋能 文道融创》为题展开汇报。她所在的学校立足真实课堂,努力构建主题式校本教研体系。学校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途径收集教学难点,寻找教和学的“真问题”,并针对性开展分层教研。骨干教师与教研组长组成“1+1+N”指导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帮扶,促进经验传递,并定期组织“同课异构”活动,鼓励教师对比不同教学方法,提炼优化策略。此外,学校注重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通过多维度教研实践,学校逐步形成“全员参与、分层推进、动态生成”的教研生态,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与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引领:高屋建瓴指引教研方向
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原所长彭钢对两所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进行了精准点评。同时,他以“三个‘三’”对学校后期开展校本教研指明方向,着重强调校本教研要关注国家意志、国家需求,形成自主培养模式,重视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校本教研要基于学科,更要研究教学,为校本教研的发展提供了高瞻远瞩的指导。
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潘正凯期待各校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提炼特色做法、创新想法和宝贵经验,充分借助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这一平台进行分享与展示,携手共绘基础教育改革校本教研的新图景。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常州市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实验校联盟将继续以创新为舵、以实践为桨,在主题式校本教研的探索中破浪前行,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