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深度落地,促进本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4月29日,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聚焦新课标,践行新课堂”暨一年级教材培训活动在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郭庆松、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各辖市区小数教研员及一年级数学教师、各校学科骨干教师汇聚一堂,围绕“经历算理建构,感悟数运算一致性”核心主题,共同探寻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新路径。
课堂展评:具象到抽象的算理建构之旅
湖塘桥实验小学黄倩老师和丁文娟老师带来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系列课,开启了本次研修活动。两节课均以“开心蛋糕店”为情境主线,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与巧妙的对比教学,生动诠释“不进位”到“进位”的计算教学过程,充分展现“数运算一致性”的教学理念。
黄倩老师借助小方块和计数器,引导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中,深刻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运算本质,实现从具体操作到抽象算理的思维跨越,为后续学习筑牢根基。
丁文娟老师延续情境创设,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摆、拨、说”,在“满十进一”的直观体验中自主发现进位规律。随后,通过对比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寻数运算的一致性,培养进阶性思维。
两位老师各有侧重,黄老师着重基础算理的构建,丁老师聚焦进位难点的突破,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教学梯度。课堂练习设计独具匠心,难度层层递进,既保持风格统一,又各有特色。
专题分享:结构化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创新
湖塘桥实验小学副校长任晓霞作了《整体·关联·迁移:数运算一致性的教学实践》主题报告。报告从三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团队磨课时的思考:一是在整体构建上,强调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百以内加减法知识体系;二是在义理法关联方面,详细讲解如何借助操作活动,让学生领悟计数单位对运算的关键影响;三是在经验迁移层面,分享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迁移至新知识学习,实现思维能力进阶的有效策略。此外,任校长还提出教材编排顺序优化、现有计数器学具改进等教学困惑,引发在场教师的热烈探讨与深度思考。
专家引领:从教材解读到教学实施的专业赋能
郭庆松副主任作《整体视角下的整数加减运算教学》的专题报告。他从夯实算理基础、把握运算能力进阶序列、关注运算与文字表达关系、明确各阶段能力指标、整体把握运算教学等五个方面,系统阐述整数加减运算教学要点。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为一线教师精准把握运算教学核心、明晰教学方向提供了专业指导。
此次活动不仅是新课标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区域教研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未来,常州小学数学教育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教学研究,创新教研模式,推动数学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