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常州市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教研区域展示活动在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举行,本次活动围绕“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智慧云教研’的区域实践”主题,进一步推动学校智慧教育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杨晓哲博士、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武进区学校和教师发展中心的相关领导及各辖市区CIO、分管教学校长、信息化教学负责人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智课实践·课堂新样态
来自星河实验小学分校的庄秋燕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美术课《我设计的动漫形象》。课堂上,敖丙化身美学向导,带领学生用AI技术解构《山海经》中的神兽密码,共同开启了一场跨次元的山海冒险!在“数字助教”智能体的引导下,孩子们自由创作出了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当九尾狐化作手持折扇的古风少女,当毕方鸟变身火焰纹缠绕的侠客,传统神话在AI笔触下焕发新生。最终呈现在VR展厅里的学生作品《山海有灵》,既有水墨留白的意境,又带着赛博神话的酷感——原来AI不是替代创造力的工具,而是打开想象力维度的钥匙。
数智赋能·教研新生态
随后,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数学教研组现场进行了“人工智能赋能教研”的专题研讨。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提问与理答”开展了四个板块的活动:教研组长张锦老师讲述教研主题选择的缘由,丁滢佳老师带来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一课的课堂实录回顾,冯丽萍老师分享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生成的课堂反馈报告,钱泺妃、章婷和吴海燕老师基于数据诊断,针对本堂课的“提问类型”“候答时间”和“评价类型”等方面提出课堂优化建议。
基于学校教研的真实场景,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党支部书记霍晓玲校长做了智慧分享,她以《AI驱动教育变革:构建智能教研新生态》为主题,以课堂转型何为、学为中心何样、校本教研何地、教学改进何路、校本师训何方为问题导向,从AI给“课堂教学”装上“智能镜像”、AI为“课堂观察”配备“认知显微镜”、AI让“校本教研”拥有“云端枢纽”、AI让“循证改进”成为“科学决策”、 AI让“精准研修”走向“实时优化”五个方面,讲述了学校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研的可行路径。
智慧领航·区域新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杨晓哲博士带来了专题讲座《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在回顾了技术发展与教育交互影响的历史与趋势之后,杨教授以“一百年前的人们设想今日的世界”为引,指出了技术的变革对人类生活和教育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杨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未来的学习和探索将更多依赖于人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这是教育者和学习者要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杨教授的讲座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深刻见解,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教育的无限遐想。
以技术为翼,以课堂为基,教育的未来正向着更智慧、更共生的方向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