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万物生,岁月沉香悦时光。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复习备考水平,4月10日下午在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召开了常州市初中数学新课标培训暨中考复习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科院杨波老师主持,围绕“综合与实践”的主题展开。
在课例研讨环节,孔梦吉和秦晶两位老师开设了两节综合与实践的研究课。孔梦吉老师的课例主题是“材料利用优化设计”,通过视频导入,展示生活实际问题,自然引出材料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利用圆规、直尺、铅笔并结合平时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组织学生通过计算、讨论,验证设计的合理性,整节课在学生的操作、探究、计算中寻找更优方案。秦晶老师的课例主题是“从图纸到现实--用数学‘裁剪’花园”,通过学校的花园设计图,让学生思考并探究两种不同设计方案包含的数学原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场景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秦老师通过提问、启发、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涵盖函数、方程等多方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数学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诸士金校长分享了题为《素养导向下“综合与实践”的区域实践与思考》的讲座,诸校长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课程标准下的综合与实践样态,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时,要以数学为本,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突出数学本质,重视学科内部的联系。二是教学实践中的综合与实践样态,以“高铁中的数学”、“桥梁的构造”、“密码中的数学”等案例和区域实践的探索展开分享,呈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特征的实践性、课程活动的自主性,体现教学设计的数学味道、教学活动的问题味道、教学评价的素养味道。三是命题评价上的综合与实践样态,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密码”的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表明评价关注的不只是终端还有过程,要重视交流展示环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新教材中的跨学科任务。
杨波老师指出,综合与实践不仅仅是课标上的要求,在教学和考试评价中也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基于课标理念和应用实际,积极尝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不仅包括教材上综合与实践的素材,还要发掘教材以外的资源。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既要体现实践中的学科综合,也要感受综合背景下的实践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受益。
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本次中考复习研讨会围绕“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既有理论上的学习,又有研究课的实践,无论是执教教师还是参会教师,都拓展了复习思路,在研讨中汲取了经验,在反思中获得了成长。教学之路,道阻且长,愿我们共研共学共提升,携手并进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