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常州市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实验校联盟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翰学校区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信息处水虎远处长、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副主任以及市数字化赋能联盟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活动聚焦数字化赋能教学,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跨学科融合:数字赋能教学新样态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陈赟老师的语文课《成语武林大会》与张绍光老师的体育课《基于手型步型的创编》,尝试了语文和体育跨学科教学。《成语武林大会》融入问卷星、数字化交互平台、豆包AI等数字技术,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基于手型步型的创编》以“学生创编武术操”为目标,基于二实小教师自制具有语音识别评价功能的平台组织引导学生小组协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平台实时评价,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两堂课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数字化赋能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经验分享:师生评价改革与智能体实践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师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周月霞副校长以《数字赋能师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二实小积极探索数字赋能师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有效路径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为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常州市新北区三井第二实验小学陈赵贤老师以《“智能体”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为题,详细阐述了“智能体”在赋能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方面的新思考与创新做法,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展现出数字化在推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互动评课:教学创新评析,技术突破共探
互动研讨环节,两位上课老师阐述了课堂的设计意图、数字化赋能的实践效果及存在问题;二实小分管语文和体育责任人分别结合两节课前期磨课过程中的点滴感悟与大家互动研讨。大家认为:陈老师以“建筑师”智慧搭建任务框架,以“播种人”的姿态深耕语言素养,以“破壁者”的勇气打破技术边界,三者交织形成“素养为核、技术为翼、任务为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样态;张老师的体育课堂上创新使用无感采集评价,让学生们在自然的状态下完成各项体育数据的收集,体育教学在数字化的助力下更科学、更高效。(11-14)
专家引领:高位引领赋能方向,行动指南启新程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副主任基于课堂实际情况,为数字化赋能教学提出新的思路,解答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困惑。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对数字化项目赋能师生发展、学校发展及日常推进作高位引领,并对各联盟校后续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大家对后期的研究目标更加清晰。
此次活动通过多环节的深度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拓宽了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的视野。数字化赋能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学方式从单向传授向互动探究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各联盟校将持续探索数字化赋能教学的有效路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