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诗韵常州吟诵长,非遗研讨绽华光——常州市协同课程项目《魅力非遗》第6次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25-03-31     阅读次数:

一巷诗声连古今,半塘星焰照童心。3 月 27 日下午,常州市协同课程项目《魅力非遗》第六次研讨雅集,在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国学馆悄然启幕。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林森博士、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张丽娟校长、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陆虹伊主任,携项目协同校骨干教师及龙虎二小全体语文教师,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约,同寻非遗基因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密码。

1.jpg

课堂创新:古韵新姿展风采

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陆虹伊老师执教四下古诗《塞下曲》。课堂上,陆老师巧用抓要素、品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中人物,感受战争的悲壮与将士的英勇。她大胆创新,组织学生创作剧本并表演课本剧,将历史叙事化为鲜活场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热情。课程末尾,陆老师借助人工智能带领学生吟唱诗词,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张洁老师将吟诵与《墨梅》古诗词教学精妙融合,打造了一堂跨学科教学的特色课程。张老师巧妙引入音韵知识,深入浅出地阐释古诗平仄与押韵规则,将吟诵的基本规律娓娓道来。在她引导下,学生反复吟诵,于平仄起伏间触摸诗歌的节奏脉搏,于韵脚流转中体悟诗人王冕借墨梅自喻所传达的高洁情操与淡泊志趣。

9.jpeg

评课环节,老师们积极互动,碰撞思维的火花。程杨老师认为《墨梅》一课课堂教学围绕诗歌吟诵,亮点纷呈,吟诵技巧由浅入深、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诗歌文化融入巧妙,为非遗与古诗词教学融合提供了优秀范例。

万婧老师则认为,两节课均以古诗文为根基,通过扎实的文本深耕、多元的多维实践、深入的文化浸润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成功构建起 “理解—体验—创造—反思” 的完整学习闭环,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赋能:美育融合启新程

随后,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课程教学中心徐佳主任带来《以美育人:常州吟诵融入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探索》讲座。徐主任介绍了学校在常州吟诵课程建设中的探索历程,详细阐述了常州吟诵这一国家级非遗如何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并实现审美教育双赢,展现了学校在非遗课程实施中的深度思考与积极实践,为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15.jpeg

      

     

     

专家引领:精准点评指方向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林森博士对活动进行精准点评。林博士高度认可龙虎二小在常州吟诵教学中的跨学科实践,称其为学生古诗学习开辟新径。他指出,教师应秉持 “眼前一棵树,胸中万亩林” 理念,融合不同教学设计与自身风格,探索创新教学方法。

19.jpeg

       20.jpg

活动尾声,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张丽娟校长发表深情致辞。她感谢林博士高瞻远瞩的研究为活动指引方向,感恩参与研讨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推动非遗教学深入发展。回顾过去,学校特色课程在协作、融通与创新中成熟,非遗教学扎根日常。展望未来,张校期许魅力非遗项目化作强劲东风,助力各校蓬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携手奔赴“古韵新绎”的诗意未来。

21.jpg

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以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古韵新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审美化实践》为引擎,撬动教学变革。当“古韵新绎”的跨学科实践深植校园,常州吟诵正以平仄相谐的千年韵律为笔,在多学科的经纬间勾勒美育新章。我们将非遗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新演绎、扎根童心,致力于培育兼具审美底色与创新锋芒的传承新人。

当文化的根系

深植课堂,

当传承的自觉

融入日常,

那些曾在历史烟云中

闪烁的文明之光,

终将

在一代又一代教育者的接力中,

于校园的土壤里

生长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让非遗之美

既守得住根脉,亦望得见未来。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