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科学工程激发探究活力 项目学习引领自主发展——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系列活动(2)暨常州市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项目活动
信息时间:2025-03-18     阅读次数:

       2025年3月14日下午,江苏省2024年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携手常州市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局属、新北区和经开区高一化学教师,共同走进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开展了以“铁盐和亚铁盐”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展示、交流、研讨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一必修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课堂实践策略。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高级中学邱纹老师围绕“补铁剂生产工艺流程中亚铁盐稳定性控制”这一真实情境展开;首先,跨学科融合分析生活中常见疾病缺铁性贫血的成因,通过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探究Fe2+与Fe3+的鉴别方法,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其次通过久置补铁剂中检验出Fe3+成分这一演示实验,从而探究铁盐与亚铁盐之间的转化规律;利用稀硝酸,高锰酸钾,双氧水,铁粉,淀粉-KI等试剂设计开放性的探究实验,结合氧化还原理论分析,定性讨论了铁盐与亚铁盐转化的化学本质。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亚铁盐的稳定性控制,设计了学生自主完成工业生产乳酸亚铁的实验方案,体会到反应合理选择的重要性。本节课充分发挥了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优化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工程思维及自主探究能力。

     图片4.jpg      

       江苏省溧阳中学王澄老师以“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为真实情境”。首先,通过实验揭开铁离子的奥秘,科学探究检验Fe2+与Fe3+的鉴别方法;其次探究两者转化规律,通过双氧水、铁粉、铜片等试剂设计实验方案,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别探索Fe2+的氧化性(转化为Fe3+)与Fe3+的还原性(转化为Fe2+)的化学本质,重点强调试剂的添加顺序与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最后聚焦于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与价值。通过分析磁流体靶向药物的原理,了解到如何利用铁盐与亚铁盐制备磁性纳米颗粒以及这些材料在医疗(如肿瘤靶向治疗)、环境(催化降解污染物)、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的革命性应用。本节课不仅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优化实验条件,更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使其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科学创新的魅力!

      研究课后,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进一步分享了听课的收获和感受。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居亚芬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张颖老师分别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点评。

       前黄国际居亚芬老师对邱纹老师的课堂做出全面的评价,总体认为:围绕补铁剂这一真实情境一境到底。通过对教材案例的深度剖析,继续深化知识应用。课程中“元素观”“化合价”“物质类别”等模块通过阶梯式增大难度的方式呈现出来。设计多元化实验,探究Fe2+与Fe3+检验方法和转化,体现科学探究的要素。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过程性学习活动锻炼了数据分析能力与科学建模能力。最后,通过“乳酸亚铁制备的实验流程”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情境创设与项目驱动→问题引导与化学思维→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任务设计与评价反馈的教学过程将科学知识、实验探究、科学工程与学科素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图片7.jpg

      张颖老师重点对王澄老师的课进行剖析,对这节课的综合评价:本节课围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设计实验(如Fe³⁺/Fe²⁺鉴别与转化)和项目任务(如磁性材料制备),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整合(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性质→实际应用)。通过“任务链进阶”(基础→应用→迁移)和PBL闭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产品迭代→成果展示),实现从知识建构到复杂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实验设计凸显科学思维,强调实验开放性(如离子检验方法选择)与控制变量思想,融入绿色化学理念,注重实验安全教育。通过对比实验(如Fe²⁺氧化条件、Fe³⁺还原试剂选择),培养学生科学方法与创新意识。本节课充分将将学科知识、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有机融合,注重学生能力进阶与素养内化。

 图片8.jpg

      课题主持人、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导师、常州市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对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课题组在集体研讨、个体研究过程中结出的丰硕成果。两节课在科学工程项目的创设上别出心裁,很好地贴合学科教学主题;项目化的任务分解环环相扣,紧密地围绕工程项目主题;实验设计与实施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规范落实了科学实践的基本流程。

       针对目前的高一年级教学,金老师强调基础年级的学科教学要做到“心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眼中有高考”,教学设计要有的放矢。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心,注重素材的积累与甄别;学科实验的教学要用心,有条件就要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做实验,真正地落实好“做中学”;教学节奏的把控要精心,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要以教师的学科理解能力推动学生的学科理解发展。他还强调教学中要做好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学的融合研究,以及各版本教材的整合研究。

 图片9.jpg

      此次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有效推进了我市高中化学"同研共创、互利共赢"教研目标的实现进程,为"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随着领军教师团队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期待更多高中化学教师能够主动投身于专业素养提升,持续深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相信通过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市高中化学课堂必将呈现出富有教育情怀、追求卓越、充满智慧的教学样态。如此,学科育人的理念必将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教育之花。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