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中轴线,红墙黄瓦映童心。3月12日,课程教材研究所国家级课题《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系列研究暨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混融教育理念下校本教研的创新实践》阶段成果展活动,在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举行。本次活动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课堂,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北京市、北京城、故宫博物院,领略城市格局与建筑风格,体会“中轴线”的神韵,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指尖生花 故宫美学跃然眼前
课前,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丰富的混融实践活动。同学们用灵巧的双手,将故宫的美学精髓融入创意作品中。粘土制作的故宫一景栩栩如生,北京中轴线书签精致典雅,故宫模型气势恢宏,中轴线创意冰箱贴更是充满了童趣与想象力。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同学们对故宫美学的独特理解,更成为了一场视觉盛宴。展览现场,琳琅满目的学生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大家纷纷驻足欣赏,赞叹不已。
跨学科课堂 解码文化传承密码
活动的重头戏是跨学科主题学习《守护历史的印记—走进故宫博物院》。三位教师以“文化遗产传承日”为课堂大情境,将地理、语文、道德与法治知识巧妙串联,带领同学们深入探究故宫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地理·溯源
薛家中学地理老师胡芸雅以趣味十足的问题开启了课堂:“假如你是一位古代帝王,你要选址府城,会考虑哪些因素呢?”同学们纷纷化身“小帝王”,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渊源三大方面展开探究。通过胡老师的引导,大家不仅了解了北京中轴线的形成原因,更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
语文·轴韵
香槟湖小学语文老师顾丽带领同学们“游览”故宫博物院。同学们戴上VR眼镜,仿佛置身于故宫之中,雄伟端庄的宫殿、精美绝伦的文物一一呈现在眼前。大家不仅策划了故宫一日游路线图,还结合人文历史,对特色景色进行了生动讲解。虚拟现实技术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道德与法治·传承
薛家中学道德与法治老师王俪瑾以北京中轴线三位守护人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思。针对“万宁桥该封闭保护还是继续使用”这一话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思辨。大家通过小组合作,策划了“文化遗产传承日”活动,展现了精彩纷呈的答案。这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辨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
说课分享 三科智慧融通
胡芸雅副校长立足跨学科育人理念,以"守护文化遗产"为思政内核,对本课设计进行了深度阐释。地理学科聚焦"中轴线选址智慧",通过地理要素图,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共生关系;语文学科创新情境,借助元宇宙VR技术身临其境,让学生解说过程中深化对《故宫博物院》文本的鉴赏,实现语言建构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道法学科创设思辨议题,通过方案策划活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民责任意识培育有机融合。三个学科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既落实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又通过思政浸润,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教育前沿 智慧赋能未来
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吴海燕校长做了以《教研新视界:混融理念下校本教研的多维探索》为题的讲座。吴校长系统阐述了“混融式学习”的实践路径:通过“从独体到群体”的教研体系革新,构建跨学科协作共同体;以“从分散到聚焦”的内容整合,开发文化传承与科技融合的特色课程;借助“从并举到融合”的教研方式转型,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依托“从单一到多元”的评价机制,实现教学成果的多维度呈现。
闵荧老师在《元宇宙教育赋能跨学科学习》报告中,深入解读虚拟现实技术的在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强调其通过场景重构、知识融通与角色重塑,赋能语文学科学习,并展望未来“数字创客”“虚实共生”等教育新生态。
专家引领 擘画教育新篇
常州市初中地理教研员朱志刚高度肯定活动“以现代技术活化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认为课堂实现了智慧与思维的有机融合。通过虚实共生的情境建构,既落实新课标素养导向要求,更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解构中实现智慧启迪与思维进阶的有机统一,充分彰显了现代教育技术活化传统文脉、培植家国情怀的实践价值。
常州市初中历史教研员黄天庆博士以"三基四跨"重构教育生态高度评价活动,认为其基于课程方案的系统性、学生主体的生长性、技术赋能的沉浸感,构建起"真实问题链+多元场景群"的跨学科学习范式。通过跨场景、跨时空、跨学段的四维融合,推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与学力进阶,更催生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全景式教研新样态。
新北区教育局二级主任科员杨仁元从实践层面提出“三维混融”发展建议:纵向贯通学段梯度,横向联结学科与技术团队,立体融合传统教具与新兴技术,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清晰实施路径。
香槟湖小学正以"混融教育"理念书写育人新篇章。这场研修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宣言——让技术成为思维的翅膀,让文化滋养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