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深入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团队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积极开拓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科学教育新格局,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实现“做中学”,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像工程师一样去设计,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时代新人。
课题组于2025年2月28日下午在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开展了以“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复习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课题组全体成员、常州市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局属、新北区和经开区高三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课题组成员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吴风琴老师和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的马路艳老师分别围绕着高三二轮复习课《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平衡》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
吴风琴老师围绕“钕铁硼磁体中的钕和铁的回收工艺”引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开展项目式学习。吴老师用“钕铁硼永磁体”视频作课堂引入,带领学生了解学科发展最新的研究成果,实现学科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吴老师精心设计了2个项目,引导学生自觉调用电解质溶液中电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了溶液中平衡体系知识的结构化,高效组织和实施了课内学与教的活动,达成了学科育人目标。
马路艳老师从非遗印染作为课堂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印染废水的处理,就此开展项目式学习。第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回顾了调节溶液pH常用试剂,用中和法处理酸性印染废水。第二个任务结合真实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串,帮助学生运用溶液中的各类平衡理论,用沉淀法处理酸性印染废水,及时的情境迁移反馈教学效果。第三个任务引导学生关注印染废水中重金属的资源化利用,在实际生产中做出合理选择,最终设计出制备铬黄的工艺流程图。
课后,全体与会人员围绕研究主题对两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
常州市第一中学的奚小玲老师结合课堂感悟和对科学工程实践课题的理解,对吴风琴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认为吴老师的课体现了“真”前沿、“真”问题、“真”探究和“真”解决,让学生真正体会像科学家、工业生产设计师一样思考的方式、方法、过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江苏省溧阳中学的周春美老师着重从科学工程实践的角度点评了马路艳老师的课,她认为马老师的课体现了科学工程实践与项目式学习的理念,通过情境导入、层层递进的项目设计和多样化的学生活动,成功地将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活动最后,课题主持人、常州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做了重要的总结。他针对目前高三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在一轮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二轮复习中努力帮助学生构建“有何用”和“如何用”的教学逻辑。金老师指出,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项目式学习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如何用”的有效手段。他强调“科学工程实践”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探究”,科学工程实践更加注重如何在复杂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本次活动中两位教师真实情境的创设、实验教学的使用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金老师还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要努力将“解题”教学向“解决问题”教学转变,要在帮助学生构建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和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研究促发展,实践出真知。本次活动以“个体前期研究、集体课堂观察、课后分析研讨”的方式,在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将通过持续的团队攻关和教学实践,设计开发并有序实施系列化的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科学工程实践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流程和实施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素养进阶和教师专业发展,努力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品牌,服务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