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高质量开展,丰富结对园/校教学共同体建设机制,提升联合教研效能,2月27日下午,常州市幼小科学衔接关键问题项目第4次集中研讨活动在溧阳市永平幼儿园举行。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高平、溧阳市教育局周梦莉副局长、教师发展中心胡云飞主任、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所长、学前教研员张丽霞老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史振华科长以及各辖市(区)幼小科学衔接专干、学科教研员、项目校(园)代表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指向高质量幼小衔接共同体培育”。
主题交流 构建研究共同体
溧阳市永平幼儿园彭冰凌副园长和溧阳市永平小学蒋静主任作主题报告。她们分别从“全景关怀”理念出发,分享了幼儿园在课程建设、家园校协同、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从小学视角阐述了如何通过课程衔接、教师协作及评价改革,助力儿童平稳过渡。
课堂观摩 交流学段教学特色
课堂展示环节,以教学连续性研究视角,呈现了大班数学《快乐购文具》和一年级数学《数据分类》两节课堂。芦子立老师借助儿童生活经验,将认识人民币、加法运算等融于“购物”游戏,通过动手操作、言语表达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数感”。范丽燕老师则以“实物分类”游戏引入,帮助儿童在“确立标准”“符号表征”等情境游戏中,以趣味任务驱动学生思维,理解“数据分类”的一般方法。
沙龙研讨 聚焦关键问题突破
围绕《指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共同体建设现状思考、对策》主题,永平幼儿园、永平小学的老师、家长代表进行了沙龙研讨,各方就“学习方式的友好过渡”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粽子理论”“情境教学”等务实建议。常州市教科院蒋敏杰所长、张丽霞老师也参与现场互动,就两节集体活动给予教学评价。张丽霞老师从《指南》出发,指出实物操作是数学活动的第一要义,蒋敏杰所长立足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引导老师们关注活动的丰富性,提出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注重两个学段课程内容及组织的连续性教学研究,以突出关键问题为出发点。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刘高平副院长强调:“始终保持生命关怀”,做到“身心在场”“基于全面,抓住关键”“强化互动,注重多元”,突出“持续性的生长”,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刘院长高屋建瓴地发言,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探索、实践展示与智慧碰撞,深化了区域幼小衔接共同体的共识,为常州市推进科学衔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项目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持续深化研究,加强幼儿园/小学衔接教研共同体建设,助力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幸福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