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课标“强化学科实践”“促进素养融通”精神,2024年12月4日,常州市新桥高中开展“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系列研修活动(十)。本市部分地理和道法教师、江苏省朱志刚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新北区胡芸雅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新中,共同探讨高中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首先,新桥高中政治组高绿岸老师与地理组孙建荣老师携手合作,带来一堂“地理+政治”跨学科融合教学课堂。新课伊始,高老师以党的二十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断为开篇,聚焦喀斯特地区现实问题,围绕化屋村高质量发展这一总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为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孙老师利用VR眼镜带领学生探究了贵州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类型,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紧接着,高老师在学生身临其境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科技兴农、美丽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各个角度探讨化屋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本课以喀斯特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虚拟技术创设真实情境,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课堂气氛热烈,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融合课堂。
课后,孙建荣老师首先做了《教育元宇宙背景下日常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专题讲座,分享了很多教师必备的信息技术路径,如作业批改,资料收集,微课制作,论文写作等,老师们都受益匪浅。同时,他还分享了开课设想,认为学生用VR眼镜去看喀斯特地貌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多位听课教师依次对这节课做了点评,课堂的一大亮点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科融合。三中地理老师认为这堂课学生的体验性强,地理思政融合度好,贴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新北区地理教研员张爱娟老师认为孙老师选材得当,落到生活实处,跨学科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五中的教师认为孙老师通过三次VR场景设置,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喀斯特地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来自飞龙中学的老师认为实现喀斯特地区高质量发展这部分内容很好地培养了人地协调观和爱国情怀,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建议未来教师应与技术人员合作开发更匹配的课程资源。常州市初中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提出元宇宙和跨学科教学可向下兼容。
近年来,新北区大力推进区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各类课程与道德法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推进各学科协同育人。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契机,有助于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最后朱志刚老师对活动作出了总结,认为(基于VR+AI的)教育元宇宙赋能跨学科主题学习,正在常州市各学段、各学科和各领域展开丰富多彩的跨学科实践,各级各类各校的课题研究成员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主动开展教学实践,坚信我们的行动研究,可以促进学习方式的不断改进,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