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研讨活动近日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常州高级中学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全省的高中物理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参会。活动以“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主题,旨在分享教育改革经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共同推进物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方向
开幕式由江苏省教科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主持。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大学陶洪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陆建隆教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志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副校长张鹤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张鹤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坚持满足个性,为创新拔尖后备人才架构特色成长立交桥。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韩志祥院长在发言中强调,物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对国家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江苏省物理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但面对新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学会陶洪教授作题为《物理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的专题报告,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紧密联系出发,阐释了拔尖人才培养对国家竞争力的深远意义,并建议通过创新教学与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汪明教授为全省各市教师代表赠书。
南师附中房颐老师的讲座《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竞赛教学》,深入探讨了物理竞赛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强调,竞赛教学不仅要扎实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他提出,物理竞赛应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团队项目和实验操作提升协作和实践能力。
专题交流与公开课展示:多维度探讨人才培育创新实践
在随后的各分会场讲座和研讨中,来自江苏省各地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探索。主题涉及“区域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物理实践与思考”、“通过创新实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新高考背景下县域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等,展示了不同地区和学校在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中的独特探索。来自江苏省十三个大市的物理教研员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公开课环节,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周屹哲老师和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张轶伦老师分别展示了竞赛辅导课《惯性力》和《转动参考系中的相对运动分析》。两位教师通过生动的实验设计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为现场教师提供实践借鉴。
深度报告与总结展望:探索竞赛与高考平衡新路径
活动第二天,南开大学宋峰教授和北京大学穆良柱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视角。
宋峰教授在报告《大中衔接视野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提出,通过科学规划竞赛与高考的时间分配,学生可以在提升学术能力的同时兼顾高考复习。他强调,大中衔接需要教育者制定合理策略,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实现学术突破。
穆良柱教授则以《科学认知规律指导下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提出应注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实验-理论-应用”三位一体模式。他强调,拔尖人才的成长需要在真实问题解决中锤炼能力,并倡导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
汪明教授做了《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之路》主题报告。他指出从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重点发掘这部分具有潜力的人才,进行潜能激发与系统培养。高中学校的教育者有责任与使命去发现、选拔并培养具有拔尖潜质的学生。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毅力、责任感与家国情怀。通过知识课程与品德课程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扬帆新时代,共谱新篇章
江苏省高中物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江苏物理教育的成果与特色,为新时代物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据统计,此次会议线上数万余人次参与了研讨交流,未来,江苏省将继续探索更加开放、创新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物理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