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时,衔接有度。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有效提升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质量,引导幼儿更好的了解与适应小学生活,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11月12日下午,常州市幼小科学衔接关键问题项目研究暨课程教学联动教研活动在解放路小学举行。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与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数学教研员蒋敏杰,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戴慧,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张丽霞,常州市解放路小学校长蒋琳,和记黄埔幼儿园园长承丹莅临指导,市区幼小衔接学科教研员、专干及相关老师共同参与。
本次研讨会共四项议程,分别是教学观摩、沙龙研讨、集中交流、专家点评。旨在深入探讨幼小科学衔接中的关键问题,为推动区域内幼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有效衔接 助力成长
语文主题课程活动《有趣的地名》
快来看,一年级的走廊上好热闹啊!一年级的老师们为孩子们打造了7个活动场所,分别是罗汉路学府馆、东经120节气馆、公园路、篦箕巷非遗馆、双桂坊美食街、青果巷名人堂、化龙巷神话影院。把拼音学习变成“玩中学、做中学”实践活动,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探索、思考,在互助合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感受到拼音学习的美好和温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和祖国文化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文化认同感。
道法课堂教学《吃饭有讲究》
印琴老师执教一年级道法课《吃饭有讲究》,印老师创设“去食物王国参观”的教学情境,带领孩子探究吃饭要讲究营养、讲究安全和讲究卫生。课堂上,印老师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小手洗一洗,营养餐我会我配,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沙龙研讨 思维碰撞
语文研讨沙龙:
解放路小学与和记黄埔幼儿园的老师,以“课程活动联动设计”为主题进行沙龙研讨。戴彩娥副校长介绍了《校园手绘示意图》,王红老师介绍了活动课程《有趣的地名》的设计思路以及《幼小衔接66天》里的13项语文关键能力,孙丽娜老师谈了谈参加此次活动课程的感受,黄晨老师结合案例畅谈《幼儿园核心经验》里的内容,汪丽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适应性教学的勾连、课程活动设计上都有着联动性和互通性,同时两所园校也建立了科学衔接的协同化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道法研讨沙龙:
本次沙龙围绕“学习活动的联动设计”这一主题展开,由印老师执教的德法课中提到的卫生、饮食等方面说开去,解小老师与和幼老师互相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活动设计。戴慧老师指出小学和幼儿园之间要多开展联合活动,充分了解学生入学的基础,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
经验分享 互动交流
天宁区是“江苏省幼小衔接实验区”第一批省级实验区,解放路小学与和记黄埔幼儿园成为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试点园校。
和记黄埔幼儿园武冰带来讲座《科学协同,塑双向衔接教育新样态》。她围绕“三式行动、三个聚焦、三大成效”介绍了和记黄埔幼儿园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和经验分享。
解放路小学戴彩娥副校长带来讲座《尊重儿童 解放儿童:课程理念下幼小衔接的思考》。她从“整合时空资源、开发适应课程、定制衔接课堂”三个方面来汇报我校的具体措施, 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专家点评 引领成长
戴慧老师指出思政教育要横向协同一体,不光是在课堂上渗透,也应该渗透在幼儿、小学生的生活、活动中,提出了大思政、大主题、大师资的概念,鼓励老师们挖掘幼小衔接的亮点及特色,深入研究。
朱洁如老师肯定了此次以游戏为载体,指向拼音形成性的活动,同时活动中还关注到了学生13项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她从“幼小衔接”的政策入手,从实践探索出发,详细阐述了“随文适应”型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能力及相应能级体系。
蒋敏杰所长分别从不同的侧重点强调了“幼小双向衔接”的意义和方向。采取共同体视角,从课程共同体的构建、合作共同体的创设、实践共同体的衔接机制,在践行中优化衔接力度、坡度、缓度。
幼小衔接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行,幼儿园努力送一程,小学努力接一程,让坡度更舒适,让梯度更合理,让速度更适宜,缓缓而行,稳稳接棒,实现美好童年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