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于7月30日发布“202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拟立项名单公示”,我市中吴实验学校(常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申报的《全联动 高质量:区域融合教育专业支持系统的创新构建》立项为国家一般项目。公示的名单显示,基础教育学段一般项目全国共立项11项,常州特教占有其中一席,这是我市特教首例国家级项目立项。本课题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推进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从随班就坐“有学上”转向专业支持“上好学”,集中体现了我市“常有优教”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
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工作单位 |
国家一般 | 全联动 高质量:区域融合教育专业支持系统的创新构建 | 孙静 | 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常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 |
常州市教育局坚持特教特办、应收尽收、应融尽融。“十四五”期间,坚持特殊教育向内涵建设发展,近三年培育出省级融合教育示范区3个(溧阳、天宁、钟楼)、省级融合教育示范校6所(2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初中、1所职校)、省级智力障碍儿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项目校2所,二十多项省、市融合教育研究课题及前瞻性项目,出版编著《特需需要学生个别化教育指导案例》《区域融合教育的创新实践》,融合教育案例获央视以及《人民教育》等媒体报道,面向全国召开融合教育研讨活动,推广特殊教育的“常州经验”,这些“常州经验”为本次课题申报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有人说,教育科研是一种追问,它要追问教育现象;教育科研是一种思考,它要分析研究教育现象。从“常有优教”到“常有优研”的推进更需要有厚培沃土精心浇灌的管理。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坚持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我市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实践服务,为繁荣我市教育科学服务,立足前沿,面向基层,探索规律,提升品位。从而使教科研工作逐步成为一线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成为名校建设的“助推器”。长期以来,我市的教科研课题在省内不仅仅在数量上是领先的,在质量上也是值得肯定的,课题研究的普及率比较高。目前,我市基础教育学段共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项在研,教育部重点课题共有3项在研,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我市教育科研何以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果,这与常州市教育科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长期的制度化教育科研管理息息相关。具体有以下几条:
第一,创新科研机制——建构科研“金字塔”,坚实研究过程
努力创新市域教育科研运行机制,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校校开展备案制规划课题研究、滚动发展三级科研基地为主体的“金字塔”塔身;以省教科研基地学校、全国特色项目学校为塔尖的教科研模型,分层推进教育科研工作。为规范各个层级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开题、中期汇报与科研指导结合起来,精心组织了课题的开题和中期汇报工作。目前全市所有市级以上课题均已开题,已经立项的各级重点课题基本上进行了中期汇报。
第二,打造科研队伍——普及科研知识,推进课题研究
作为有着良好教育科研传统的常州,积累了许多优秀的经验,使打造了一支使我们梯队合理的科研队伍。“十四五”以来,我们通过学带高研班、特后高研班、博导工作站以及市属中小学主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会议等多种形式普及科研知识,推进各项课题研究。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校、区、市三级课题研究网络。
第三,搭建开放式平台——展示优秀成果,提升办学品位
常州市教育科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把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作为科研先导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先后组织了多次成果评奖及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和搭建平台,促进我市学校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让研究成果成为校本特色,促进了特色学校的形成,一批优秀教育科研人员也迅速成长,从而提升了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品位。
教育学家杜威曾说:“科学之所以有价值,正因为它给我们一种能力去解释和控制已有的经验”。实践证明,优质教育科研助推了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持续厚培我市的教育科研沃土,“常有优研”必将对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大力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