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我市举办信息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观摩研讨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开题论证活动
信息时间:2024-06-14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材厅函〔2023〕3号)、《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常教办〔2022〕102号)文件精神,提升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指导下,我市于6月12日在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举办“信息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观摩研讨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开题论证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新北区教育局协办。来自全市教师发展中心与学校的2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课程教材研究所、常州市教育局领导莅临大会并发表讲话。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的多位专家参与了课堂观摩与开题论证,为常州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建言献策。

       在大会报告阶段,常州市教育工委书记司马双龙发表致辞。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近年来常州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发展理念与成果,并从素养导向、多元协作、研究赋能等方面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江嵩发表讲话。他指出,常州实验区在包括教育信息化在内的众多领域一只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希望常州实验区进一步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协同转变,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学习资源载体、人才评价方式、教育组织形态的深度转型。

       大会特别邀请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修订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式的创新》的主旨报告。熊璋教授从“人工智能已与众不同”“人工智能将颠覆传统教育”“人工智能助教育创新”“人工智能✛的中国教育新生态”四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新近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况与未来畅想,深入阐释了通过人工智能打造教育新生态的关键要素,并为一线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诸多工作建议。


       常州市新北区教管中心教研室主任周文荣作为区域代表,作了题为《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与思考》的经验分享。他立足课堂实践,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理念、优势、时机、方式和成效,建构了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模型,并结合具体、生动、多样的案例,阐释了包括立体沉浸、具身参与、自由开放、公平适切等在内的关键特征,为参会教师认知虚拟现实功能特性、准确把握应用条件提供了指导。

       在教学观摩阶段,参会教师分组观摩了两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在题为《中国的南海》的八年级历史、地理跨学科课例中,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明朝郑和、清朝渔民苏老大对话,对南海开展从海面到海底的虚拟体验与调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领略了我国南海的地貌特征,见证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益,并对南海开发形成了积极的发展愿景。在题为《海底世界》的七年级语文课例中,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分步体验了从海面、海中、再到海底的环境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述事物特征,并与课文描写加以比照,在现实体验与语言符号之间建立深刻联结,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表达能力。

       在课题论证阶段,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韩志祥介绍了常州实验区重点课题《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的研究价值、目的与内容,包括学习资源开发、教学模型建构、教学案例打造、教学效果评价、技术迭代机制等方面。与会专家从价值定位、研究方法、推进策略、成果凝炼、校企协作、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诸多发展建议,为项目组有效推进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材局原局长田慧生指出,课题组在预研究阶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课例,展现了课题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与重要价值。他希望课题组进一步聚焦技术赋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并同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结合起来,着力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力争为全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常州范式和智慧。

图13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指导课题研究.jpg

       本次活动展示了常州基础教育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了未来工作的推进方向和发展重点,激发了广大学校、教师借助新兴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的发展愿景。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