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为进一步落细落实高中地理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要求,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水平,6月12日,我市在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召开了主题为“新高三地理教学进度与效度研究”的2022级高二地理教学专项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市教科院顾松明老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高中自然地理教材主编丁尧清教授作专题报告,全市高二地理任课教师、龙城地理新青年团队成员、学科领军教师培养对象等90多名教师参加研讨。
试题和教材受限于篇幅和主题的限制,常常只聚焦于地理区域的某些方面,不利于整体把握区域特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孙祥辰老师聚焦于学生“对某区域的认知是碎片化的、局限的”这一痛点问题,开设了《笔绘中国之柴达木盆地》的研究课。本节课孙祥辰老师以柴达木盆地的颜色作为切入点,通过认识位置、分析现状、描述过程、展望未来四个维度带领学生认识区域的整体特征,将“蓝色—金色—彩色”的时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本课大框架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视角设置问题,通过描述原因、分析过程、区域对比,精巧的将高中阶段的地理原理运用到区域地理的教学当中。同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孙老师本课设置了产业选择的学科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运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明确“禀赋决定发展基础”的思想,树立“人类活动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的理念。
学生对于各区域的认知程度各不相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广袤的中国大地,柴达木盆地是江南学生陌生的场域,江苏省则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江苏的韵味、江苏的气息来自哪里?因素有很多,从自然要素讲,其中最具神韵、最为灵动的是水韵。江河湖海哪里都有,江苏的福分在于其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也是我国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基于此,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马仁标老师依托“2024水运江苏三年规划开端之年”的真实情境,以“水运江苏”为主题线索,“通江达海,河网纵横”“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江强海弱,向海图强”三大部分,勾连出了水脉之于江苏省的重要性。课程之初,马老师便以绘制重要水系图为引,让学生亲笔勾勒出蜿蜒曲折的江河。之后他精细阐述,长江,这条东方的巨龙,不仅滋养了江苏的丰饶大地,更将这片热土与祖国的中西部紧密相拥,成为一条承载着繁荣与梦想的金色纽带。而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玉带,贯穿南北,将江苏的繁华与国家的政治中心紧密相连,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辉煌。随着课程的深入,马老师巧妙地揭示了江苏省作为江运大省、海运小省的独特性,激励学生们以创新的思维,探寻江苏水运未来的无限可能。
区域地理如何教学更科学?更匹配学情与现行新高考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教材主编丁尧清教授以其深邃的学术视野和独到的教育见解,为与会老师描绘了一幅《区域地理学习的框架和路径》的宏伟蓝图。丁教授的报告分为四个篇章:地理文盲的警钟长鸣、大学之困的思辨激荡、中学之变的革新步伐、区域学法的智慧结晶。首章“地理文盲”,丁教授客观地指出了当代学生在地理知识上的匮乏,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这一隐忧。随后,“大学之困”部分,他深入探讨了高等教育区域地理教学的困境,倡导创新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在“中学之变”环节,丁教授提出了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策略,强调实践和体验的重要性,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最后的“区域学法”,则是丁教授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精炼总结,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指南。
本次高中地理专项研讨会为全市新高三区域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拓宽了视野。与会老师表示后续将认真领会本次研讨会的精神,结合校情学情,认真落实,力争地理教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