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教师理解新课标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评价,凸显新课标精神、新课改策略,引导教师研究以不少于10%的课时容量为“支点”撬动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挖掘学科课程内部的综合化、实践化要素,为学生创造学习、实践、创造三体合一的机会,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2月28日,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了常州市初中地理新课标培训研修活动暨常州市协同课程项目《课程设计与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承办。
在示范课环节,常州经开区实验初级中学姚炳华和许敏青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中国的地理差异:茶叶与精准扶贫》和《中国的地理差异:因地制宜的园林养护》两节公开课。姚炳华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了通过茶叶进行精准扶贫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扶贫区域规划、技术支持考量、相关产业拓展三个进阶性的任务,将精准扶贫方案从1.0完善到3.0。
许敏青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做了一回园林小医生,在“望”、“文”、“探”“切”中给出现枯枝的雪松断症开方,从多学科的视角分析植物生长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解决,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融合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让同学们设计与时俱进的园林养护方案。这两节课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加强知识学习与自我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增强了同学们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研员林森博士认为两节课都很有精彩,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学习到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他鼓励全体教师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发展性、综合性、活动性和持续性,找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取向,回答好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新时代人才的培养的重要命题,助力祖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常州市中学地理教研员朱志刚老师作了总结,他指出:从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学科交叉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角度看,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正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基础。在义务教育学段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和贯通培养是必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学段开展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