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凝心聚力结硕果 百花齐放竞风流——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6)
信息时间:2024-01-08     阅读次数:

风吹日历千千去,斧劈年轮一一开。12月29日下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落实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项目研究”江苏常州实验区教学成果第二场展示活动在本实验区三所种子学校之一的常州北郊高级中学如期举行。

本次展示活动由实验校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徐梦远、孟韩、刘梦谊三位教师执教授课,她们向大家呈现了基于大单元情景设计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三节新授课。在活动初期确定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这一主题后,三位授课教师先后经历了“集中备课研讨—试讲—正式讲”三个环节,在整个备课的过程中得到华南师大钱扬义教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尹博远老师、常州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金剑锋老师的深入指导,展示活动更是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借助网络平台对“正式讲”活动进行了展播,全市各区高中化学教研员、高中在研省级课题组成员、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和市高一化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展示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授课环节。第一节课徐梦远老师《元素周期律》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替代锂电池的材料”为大情境,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能从锂电池想到开发钠镁铝电池?引出这些元素在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型。整节课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推进教学,用大问题引领,问题串驱动,将问题线、认知线、探索线、知识线贯穿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通过点、线、面不同维度的坐标绘图,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注重证据推理和认知模型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探究钠镁铝性质的递变规律时,徐老师引导学生先根据结构的差异,提出假设,再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钠镁铝金属性的差异,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建构起“构——性”的思维模型。

 图片9.jpg

孟韩老师执教的第二节课《元素周期表》一上来就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依据科学家思维,你觉得还有哪些物质能替代锂电池,依据是什么?”“钾是否可行呢?钾与锂的性质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并提出否由什么“手册”或“表”能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这些元素或物质的性质呢?很自然地就衔接到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整节课的教学中又用两个活动“元素周期表的拼搭”、“实验探究ClBrI非金属的强弱”将“结构—位置”“结构—性质”“位置—性质”的内在联系及关系逐渐展开呈现,帮助学生建构“位—构—性”的思维模型。并在实验过程中,用密闭西林瓶、注射器代替试管,实现了实验的微型化、绿色化。

 图片10.jpg

第三节课《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刘梦谊老师则非常关注问题的契合性,强化问题的启发引导性,重视在问题情境中体现学科知识结构。刘老师在开篇就提出了若干问题:问题1为什么锂电池如此流行?问题2为什么能从锂电池联想到开发钠电池?问题3为什么能从锂电池联想到开发钠、镁、铝电池?问题4为什么铝电池不如锂电池普遍呢?问题5失电子能力Na>Mg>Al,除了电池电压小,还会导致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呈上启下,既能引导学生利用前两节课学习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知识解决电池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实际问题——原子半径大小、密度大小、能量密度、失电子能力强弱等,同时也为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做了很好的铺垫。在组织学生探究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的强弱的实验过程中,刘老师舍得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体验,并能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提醒,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节课后,授课教师代表徐梦远老师就三节课整体大单元设计进行了说课展示。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教授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主任陈颖博士对三位老师的授课和说课进行了线上点评。何彩霞教授认为三节课具有整体性——以每一节课为载体发展认知模型建构、连贯性——三节课不同功能同一指向、整合性——知识连贯,做到了概括与论证、发展性——注重思维能力培养。陈颖博士则认为三节课思维发展符合课表要求,以图示化模型外显思维模型;情境选择新颖,同一情境不同内容体现了情境递进性;实验设计将必做实验融合进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实验功能,提升探究素养。同时也建议可以在建构模型过程中增加自变量的追问。

本次活动展示活动,授课教师备课精心,专家点评高屋建瓴,让我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化学大餐。不仅三位授课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与打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收获满满,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听课教师也都在听课、观课、议课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古语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研是教学的生命线,虽然实验区活动暂告一个段落,这半年来的研究与实验,给我们实验区的高中化学课堂带来了革新之风。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们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项目研究,深挖课标,深耕课堂,深研教法,让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更好地发挥种子学校的模范引领作用,让更多一线化学教师参与进来,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增进学科理解,提升教学能力,赋能常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学科育人新蓝图的实现。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