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专家领航铸品质 常有优课展风采——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5)
信息时间:2023-12-20     阅读次数:

冬风迎诗意,教研绽芬芳。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原定计划,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江苏常州实验学校试讲指导正式讲展示活动在江苏省溧阳中学如期举行。

20231212上午,溧阳中学的李杰、朱礼枭、吴俊三位上课老师与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教授、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颖老师、李海刚老师就《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再次进行了线上的研讨与交流。

 图片1.jpg

三位上课老师结合试上情况,分别阐述了自己的备课思路、设计意图、课上遇到的问题、课后获得的体会等,让专家、听课老师们深入地理解了三节课背后的科学思维诉求。何彩霞教授在充分肯定三节课的同时,又从单元整体结构、课时之间的连贯性、教学流程、问题、任务、活动、学生参与度、启发学生思考的工具与方法等视角对三节课一一提出了改进建议。陈颖老师也指出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整体性、实践性、反思性,要有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通过追问和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维纠偏,同时关注如何巧妙的引入课标列出的必做实验,或者加入更多的创新性实验的设计,用丰富多彩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动起来,看到化之变,体现化之学,以学科实践带动新课堂转型,促进新课标落地。李海刚老师又指出,围绕硫酸的工业制备主题进行元素化合物大单元教学时,如何进一步体现元素观和微粒观?三节课对于价类二维图的应用是不是还可以做一个深度挖掘与贯通?课上留给学生用于思考和实践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充分一些?

专家们切中肯綮的指点让大家对《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大单元整体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专家的建议,以徐加刚为首的溧阳中学教研团队老师们再次对三节课的设计进行了反复的斟酌、三节课的连贯性进行了反复的打磨、三节课的细节进行了反复的推敲,期望能展示我常州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扎实的科研成果。

匠心打磨课堂品质成就精彩。20231216日上午,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阶段成果展示活动在江苏省溧阳中学举行。会议以线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市各区高中化学教研员、高中在研省级课题组成员、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成员和溧阳市高一化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江苏省溧阳中学的李杰、朱礼枭、吴俊三位老师用一个班级的学生,换师不换生,逐一为大家呈现了《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单元整体教学的三节课。第二部分由李杰老师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进行了说课。最后一部分由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董小川老师对三位老师的精彩课堂进行点评,并和与会人员对三节课展开了深度研讨。

 图片2.jpg

第一课时由李杰老师为大家带来的《硫酸的绿色制备及应用——设计转化路径》。李老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感知硫酸作为“工业之母”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设计为什么要制硫酸后,又提出怎样制硫酸?如何优化制硫酸方案?三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寻找制备硫酸的原料、设计制备硫酸的转化路径和评价制备硫酸的转化路径进行思考,在热烈的思维的交互与碰撞中,总结出制备硫酸的反应原料、反应过程和反应产物。整个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原料到设计、再到评价,将化学学科的核心价值从学科社会价值、学科本质价值和学科育人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整体建构。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将化学科学在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3.jpg

第二课时是朱礼枭老师展示的《实验验证工业制硫酸的转化路径——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朱老师围绕主题设计三个任务:任务一探究制备硫酸路径的可行性、任务二硫酸工业的二氧化硫废气处理、任务三是体会二氧化硫的多样应用,通过三个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运用化学方法处理二氧化硫污染,同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二氧化硫的“过”与“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氧化硫。从知识获取层面来看,每个任务的完成都对下一个任务的探究进行了铺垫,最终以二氧化硫为中心,将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熟练掌握;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形成科学的实验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学科关键能力;从素养发展层面来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常规教学中,要更加的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从真实情境中发现化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片4.jpg

第三课时吴俊老师通过《优化工业制硫酸的绿色方案——硫酸的运输与储存》来探究硫酸的性质。吴老师设计三个环节:环节一是浓硫酸的运输,环节二是浓硫酸的储存,环节三是浓硫酸性质再探究,通过三个环节、七组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了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的差异、储存的差异、应用的差异。一系列的微型实验和趣味的黑面包实验除了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触觉的刺激,更是将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到了极致,在体验中对浓硫酸的性质留下极深的印象,在实验中品味着浓硫酸这位老朋友的魅力,同时又有全新的收获。

 图片5.jpg

大单元教学已然成为新的教学趋势,构建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思路妙不可言。第二环节,李杰老师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于这次大单元教学他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单元教学对老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大单元教学以素养为导向,开发真实情境,挖掘有用问题,进行扎实探究,辅助实验加持,强化学科实践,迭代旧的目标,变革学习方式,既关注学什么、又重视怎样学,以科学的方式创造出适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图片6.jpg

最后,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董小川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总结发言。董老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学案设计进行点评与分析,为大家在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上指明了方向。三节展示课各具特色,串联起来将专题四元素化合物——硫的内容进行层层讲解,教学思路清晰,过程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学中突出了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同时董老师也对大家提出了希冀,大单元教学是未来的趋势,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应该投入到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中,共同构建大单元教学的育人蓝图,将大单元的优势利用到常规教学中,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众行相携方可致远,聚力共研定能笃行。教学研究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必有之路,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第一所实验学校的研究暂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常州高中化学教研团队还会一如既往的珍惜接下来每一次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对话的机会,借力专家的理论指导和方法点睛,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为抓手,继续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深耕在课堂教学的沃土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智慧。同时,我们还要做好对前阶段研究成果的反思、梳理与提炼,以扩大研究成果推广辐射的范围,让更多的一线化学教师能深度的参与到国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奋力打造“常有优课”品牌,赋能常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