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磨课,让教师遇见最美的自己!——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4)
信息时间:2023-12-12     阅读次数:

好课多磨,好老师也是磨出来的。磨课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始终朝着打磨一节课,从而带动一批人朝着专业发展的方向而努力。

 图片1.jpg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12月9日下午,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老师们与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员尹博远老师就《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线上交流与研讨,得到了专家的帮助与指导。我市组织各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参与了本次在线观摩、学习研讨活动。

 图片2.jpg

首先徐梦远老师阐述了她对单元教学的分析和理解,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替代锂电池的材料”为大情境,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能从锂电池想到开发钠镁铝电池?引出这些元素在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进而引出通过计算、检索元素周期表寻找合适的新元素是基于元素周期律的指导。因此将单元教学设计为3个课时,元素周期律—— 探索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模型,元素周期表——依据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变化制定元素周期表,并利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即从律到表,再从表到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寻找替代锂元素的电池材料,并在找寻的过程中建立位——构——性思维模型。

 图片3.jpg

孟韩老师则阐述了自己在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时的设想,在大情境北京下,打算将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为环节一寻找元素间的内在联系,环节二认识元素周期表,环节三探寻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通过不同环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体会元素周期表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图片4.jpg

刘梦谊老师则希望通过回答最初的问题,从锂电池到钠镁铝电池的开发引导学生思考元素性质相似的本质原因,从而能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一些陌生元素的性质,通过三个环节探究氢氧化铝的两性、化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陌生元素性质的预测,建立“位—构—性”思维模型,并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体现元素周期表的重大价值。

 图片5.jpg

北京海淀区教研员尹博远老师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逐一点评与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尹老师对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的具体建议为:在教学情境中应充分发挥情境的育人功能,可以将教学情境细化,用具体数据的对比凸现化学前沿技术的发展,深刻体会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并在教学过程中凸现推演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设计实验。注重学科知识结构,进一步思考元素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内在逻辑结构。对《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建议为:开始让学生自己根据元素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活动时,元素可以再多加几个。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可以放在后面当作业。可以再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元素周期表的设计,增强单元设计的整体性和情境的统一性。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教学设计具体建议为:1.可以将为什么使用锂电池的原因好好结合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由于锂储量有限需要寻找替代材料,寻找了钠,镁,铝。为什么想到可以寻找他们呢? 2.结合元素周期表从能量密度,质量,电流效率等角度结合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3.由铝电池不如锂电池使用广泛的原因想到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分析铝及其氢氧化物,从而想到其用途。4.由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想到所属位置,在对其进行金属与非金属的分区。

 图片6.jpg

单元整体教学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尽管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不少的困惑与困难,但这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创新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与理解将更加深刻,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专业素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们常州高中教研团队将进一步聚焦 “常有优课”主阵地,努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整体变革,形成常州经验,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更是快乐的。这种痛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迷茫,这时请你坚持,可能就在一瞬间,一丝亮光便会浮现在眼前,那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了。一节节优质课就是在这样不断放下与上升中走向丰盈的,一位位骨干教师就是从这样一节节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在磨课活动中,大家共同分析,相互切磋,细心打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形成的教学设计才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也更具教学价值。磨课过程中,我们让教师既有成长的“折磨”,也有成长的“惊喜”,更有成长的“期待”。教师的成长过程不应该是单打独斗,而是结伴而行、报团取暖。一群人的成长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抱团前行,让教师在磨课中遇见最美的自己!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