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好课锋从“磨课”出 精彩缘自“苦磨”来——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3)
信息时间:2023-12-04     阅读次数: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一堂好课也如一块璞玉,需要反复打磨。好课多磨,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12月1日下午,我市组织各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在线观摩学习了由江苏省溧阳中学化学教研组主备的《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单元教学设计的磨课研讨活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颖和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两位学科专家全程参与并指导了本次磨课研讨活动。

       江苏省溧阳中学的李杰老师详细阐述了《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分析、核心知识的提取等环节。两位专家就实验学校的教学设计作出了具体指导,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陈颖老师还就主题情景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问题呈现的方式等环节与李杰老师在线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何彩霞老师就大概念的认识和大家进行了分享交流。

       两位指导专家和实验学校老师们就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指出,我们可以将大概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将硫酸的工业制备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同时结合课本中的其他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此外还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材要求,提炼出大概念的副标题,如“基于价类二维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转化”。最后,在两位专家的指导下,实验校老师们决定将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的内容。首先是第一课时,讨论原料选择及转化路径的初步设计;接着是第二课时,进行理论分析,例如通过反应途径来实现原料转化为硫酸的过程,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并讨论工业生产中相关问题和设备的改进。最后,第三课时以硫酸的工业生产中贮存和运输来构建浓硫酸的性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堂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欲求一堂好课必须磨,而磨课的过程则如破茧成蝶,其过程尝尽之痛之美,却又让人情愿付出,甘心一再努力。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而团队的力量更能加快进步的步伐。我们常州高中教研团队将进一步聚焦“常有优课”主阵地,努力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整体变革,形成常州经验,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常州智慧!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