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追光,撷拙众行。
每一次思维的碰撞,
都是教育生命力的迸发;
每一场教研的联动,
都是协同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为促进教师团队高质量发展,切实优化和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素养,2023年11月24日,常州市课程协同项目“教师课程素养提升”第19次交流研讨活动在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幼儿园(白金汉宫园)开展,常州市教科院林森博士、项目组组长蒋惠娟园长及各项目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实地观摩 聚焦艺术场域
环境潜藏课程,课程孕育环境。在湖塘实幼保教主任的陪同下,项目园老师们参观了教室区域环境、走廊艺术实验场及儿童美育工坊。美育是在环境氛围和艺术过程之中“浸润”出来,。动态的艺术环境,原生态的造型语言,所到之处皆能看到师幼与艺术创造同生共长的痕迹。
深耕课程 浸润美育底色
白金汉宫园执行园长谢秋亚从园所情况及美育课程的研究背景出发,介绍了近十年来园本美育课程的研究历程,由操作体验式审美到呵护心智成长,园本美育课程逐步由点线状课程走向蜂窝状课程阶段,共性课程与美育课程相互融合渗透,相互促进发展,进入全景式美育的实践与探索。
专题交流 经验共享共建
课题组核心成员毛梦珮老师以“游戏涂鸦与幼儿心智成长”为主题,结合幼儿游戏涂鸦本,通过图像分析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心智成长特征,研究心智成长与幼儿涂鸦表现之间的关系。
心得感悟: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意识到自身的理论水平的不足,“知不足而勤于学”,再次深入阅读专业书籍《创造与心智成长》,这本工具书是翻译本,有很多难理解的语言。“怎么样更快理解这些理论语言?”成了研究路上的第一个难题。通过翻阅、整理幼儿涂鸦记录本,我们发现抽象的语言可以通过具象的案例进行呈现,在理解理论的同时加深印象。“怎样的案例更具代表性?”,课题研究小组翻阅了近200多本幼儿涂鸦记录本,将这些案例进行分类整理,选取了25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地观察与分析。
“怎样才能显得分析有力且具有针对性?”我又先后阅读多本专业书籍,《看懂孩子的画读懂孩子的心》、《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等,并多方收集幼儿生活学习中的视频、录音、与班级教师、家长对话等“证据”,有力佐证和阐释幼儿的发展。整个研究过程“坎坷”但充满期待,当看到研究成果时,我们是欣喜且自豪的!我们惊叹于幼儿思维、空间、情感的个性表达,也感受到了呵护幼儿身心自由成长的重要性。
多元课堂 稚趣涂鸦体验
崔琴老师执教的小班美术活动《小鸟叽叽叽》,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欣赏小鸟头部特写和缤纷的羽毛、鼓励幼儿大胆涂鸦表现,充分尊重了幼儿的原始天性和个性表达。
心得感悟:本次活动,我全程没有教导“技巧”,而是借助真实鸟类的高清照片及视频,通过与幼儿的观察、对话,鼓励幼儿大胆涂鸦、创造,虽然幼儿笔下的鸟造型奇特,比例也不协调,但是,在我看来却是“神似而形不似,却成就了最美的画”。多次试教过程中,我始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捕捉不同孩子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线条的不同表达与思考,“小鸟手拉手在玩转圈圈”,“小鸟摔了个跟头”......任何一条简单的线条或者一个弯弯曲曲的形状,孩子们都赋予了它生命,表达着内心最特别的情感世界,这也是我这么多次试教下来最大的收获,那就是慢慢触摸幼儿从涂鸦到心智成长的历程。
专家引领 共促专业提升
活动最后,常州市教科院林森博士、项目组组长蒋惠娟园长及部分项目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与专业引领。
蒋惠娟园长:本次活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美术活动的认知,可以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想到湖塘桥实验幼儿园白金汉宫园在做的研究故事。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点”,但是这个“点”反映的是“面”,湖塘实幼持续11年把美术活动作为抓手,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实幼的研究团队积极主动的探索,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才能够有真正的收获,真正促进孩子发展。今天的项目活动“游戏涂鸦与幼儿成长”,也将引发我们对幼儿涂鸦阶段与前样式阶段美术创造与心智成长等方面持续的关注与研究。
林森博士:“涂鸦”在今天的现场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魅力,当我们以研究的方式重构教育日常的时候,生活化的教育就展现出了其另一面,即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理,这就是研究的空间。湖塘实幼的三轮课题研究,11年的发展历程,向我们展现了幼儿涂鸦作品的变化及湖塘实幼的老师们对幼儿涂鸦作品的解读和基于幼儿涂鸦科学介入幼儿成长过程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幼儿的涂鸦作品是直观的、感性的;但是当幼儿的作品在被解读、分析之后,我们就能看到研究的理性,以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魅力。建议,湖塘实幼的老师们后期进一步扩展、丰富研究的基础和依据,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等,形成独立的研究基础,推动研究从模仿到借鉴,再从借鉴到创建。
此次项目研讨活动,不仅仅是儿童立场,课程经验的交流,更是教育研究能量的传递分享。湖塘实幼将以此为契机根植实践研究,继续行走在美育活动思与行的道路上,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生活,共同奔赴幼教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