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厚植情境底色 探寻育人路径——记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重点课题“学科理解视域下构建高中化学育人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系列活动(8)暨常州市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培养项目活动
信息时间:2023-11-27     阅读次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0231124日下午,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重点课题“学科理解视域下构建高中化学育人新样态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以《盐类水解的原理》为主题在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开展课堂实践研究,本次活动由常州市第一中学的许俊杰老师主持,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顾秋华老师和江苏省溧阳中学卞海燕老师分别展开了课堂展示。课题组全体成员、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团队全体成员、局属和新北区、经开区高化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顾秋华老师以《探秘膨松剂》为项目与学生一起对盐类水解的原理进行探究,从常州街边早餐摊上油条的制取切入,围绕“一矾二碱三盐”对油条制取过程中使用配料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讨。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了明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引起了学生旧知与新知的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对碳酸钠溶液中何种离子引起酸碱性的变化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接着利用前面电离平衡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碳酸根,最后再回归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整节课中顾老师坚持“一境到底,首尾呼应”,在分析完原理后又回归情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师生互动丰富高效,不仅增长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处处皆化学,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

 图片1.jpg

江苏省溧阳中学卞海燕老师以《葛家镇贵妃鸡氯化铵酸中毒事件》为导入,让学生认真阅读,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氯化铵会导致酸中毒?如何治疗这样的酸中毒?围绕这些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建立概念,建模分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引起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接着让学生从①氯化铵溶液中的粒子种类②粒子之间是否相互作用③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④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⑤如何用化学用语表示五个角度思考并分析氯化铵溶液呈酸性的微观本质。环节二理解概念,应用模式,让学生仿照氯化铵的分析过程,分析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呈现碱性的微观本质,接着趁热打铁询问从定量角度分析为何二者盐溶液碱性不同。环节三深化本质,应用提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规律,再回归教材,联系旧知离子反应,深化知识本质,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

 图片2.jpg

课后,两位开课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开课思路,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们也进一步讨论了关于这两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陈怡老师和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高斌老师分别对着两节课做了精彩点评。

陈怡老师提出布鲁纳的一句话:“教室里的孩子们的学习和实验室里科学家的研究,并无本质的区别”,她认为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基于学科理解进行教学设计的追求之一,即培养学生化学特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陈老师从两个方面着重对顾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一方面是顾老师的课很有特色,顾老师这一节课从老油条制作的配方入手,拨冗就简使学生明“理”解“惑”,另一方面就是顾老师注重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引导学生认识小趋势反应。整节课两条线贯穿始终:一条知识线,以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推进教学;另一条素养线,主要是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最后陈老师还提出了两点建议:①让学生画微观图像(如画碳酸根水解的动态图)②碳酸根的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的相关问题可作为思考题。

 图片3.jpg

 

高斌老师对卞海燕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他首先提出了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根本的落实点应该是课程标准,高斌老师分别罗列了课标中关于盐类水解的相关的学业要求。接着他从《葛家镇贵妃鸡氯化铵酸中毒事件》这一导入点提出陈老师从这一点开始逐步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结合之后的一系列的微观分析非常好地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地核心素养。高老师接着指出陈老师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从定性的分析转化到定量的计算以及最后将这节课的水解知识点回扣深化到旧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现了课标中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最后,高斌老师再次强调课程的设计应该紧扣课标,并建议在场教师一定要研究透课标再开始备课。

 图片4.jpg

常州市第一中学的许俊杰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精准的总结。首先他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表达了高度的肯定,对情境的选取和内容的把握十分到位,既展示了优秀教师的个人能力与风采,也体现出了各自学校备课组的集体教研能力。其次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两位老师总是坚守科学的本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他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学科的知识和特质。在情境教学中,老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中,从而形成新的学习形态,打造出了化学学科育人的新样态。最后许老师提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我们一切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围绕着学生去的,虽然这一节课《盐类的水解》可深化的内容有很多,但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去选取教学内容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他呼吁在场的所有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走进课堂前一定要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

 图片5.jpg

勤学笃行,心手相映;研学并进,知行合一。教学研究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探讨如何让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以实现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转型。在后续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将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理论与实践并重,全力打造高中化学育人的新样态。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