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11月24日在网络线上,常州市乡村历史教师培育站继续围绕“不忘初心使命,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观摩了统编初中历史全国经验交流会的优质课与主题交流。
上午,首先是王坤老师的说课。王老师展示的是统编七上第八课《百家争鸣》。这一课是思想史的内容,但是王老师利用很多原始的史料将思想家的思想呈现出来。并且精心设计了有关学习生活实际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赵建建教授对此高度评价,提出历史教学应该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驱动教学。
第二堂课是方琼老师执教的八上《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方老师以东北大学的兴衰为线索,由此展开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历史,利用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更清晰的将历史呈现给学生,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徐赐成老师对方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以此为例指出历史课堂教学应该以本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课堂要有主线,突出重点。
最后是闫新老师带来的八上第八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说课,这一课线索清晰,本课以‘革命先行者’五个字为环节线索推进展开,巧妙地,提高挈领地整合本课课程内容。同时紧扣本课主题,追溯了孙中山先生在近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从个人命运的追求转向救国转向改革转向革命,从成立革命团体,到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汇集志同道合的革命者,践行革命,推动革命活动等先行事迹活动,体现了讲课老师的匠心和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结构化体系。贺现峰专家以课为例,指出基于人物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三个方面:历史叙述与逻辑、问题驱动与方法、以人入史与铸魂。
下午活动第一项议程是优质课说课及点评。首先,由马瑞汝老师进行了优质课说课。马老师就部编版历史教材八下《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进行了精彩细致的说课。马老师结合课标要求、学生学情、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将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其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筑梦中国、追梦途中和圆梦未来。在第一个板块筑梦中国中重点为学生解决了中国梦的定义和内涵。在第二个板块追梦途中,马老师结合教材和调查问卷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实现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在第三个板块,马老师通过小组分工合作,阅读会议文献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感悟中国梦和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最后,马老师还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做了本课的小结和教学反思。
北京教育科学院丁老师就“如何建立宏达历史叙事与学生自身成长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将强烈时政色彩的内容上出历史特色”等角度对马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月琴老师也对马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李老师对马老师的讲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尤其肯定了马老师在单元主题引领下,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突出历史教育的功能;寓论断于叙事,将相关理论和内容有机融入历史过程中讲述。李老师也对马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立足当下追本溯源,立足个体静等花开,让历史教育的思政功能更加自然、润物细无声提出了建议和希望。
接着,张晓迪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精彩说课。张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法国地铁站文化墙和地标建筑的设计,推动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学习。通过阅读史料,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不同历史人物对拿破仑的评价,正确理解对同一史实的不同看法,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剖析法国大革命的“大”,提升对其理解的全方位和多层次。
叶小兵老师对全天的说课进行了总体的点评。他肯定了说课老师们能创设新情境,新视角,重新整合材料;表扬了说课老师们都能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同时进一步提出,要从学情出发,科学使用教学方法,要精用史料,促进中学课堂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到位。
下午第二项议程是教研工作经验分享,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於以传老师做了《遵循·继承·发展——基于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上海实践》的精彩报告。於老师介绍了上海市初中校在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的立意、学史情境的创设和“跨学科”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注重课程要彰显史学思想方法,把握内容主旨,完善历史学习方式。於老师还紧扣教材内容对历史学习提出新的发展期待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如关注学业质量在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上的意义,注重文本解读等。
培育站的网络学习进一步推动了我市乡村历史老师对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认识,对提升我市乡村历史教师的学科站位、转变教学思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均有着直接且深远的意义。常州市乡村历史培育站成员通过此次培训定能更好地研读教材,把握理解新课标、新理念,扎实开展教学工作,绽放课堂的精彩!
(撰稿:朱希钿 截图:夏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