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精准把脉课标落地 齐力助推课堂转型——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2)
信息时间:2023-11-23     阅读次数: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更好地开展和落实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11月19日下午,常州市组织实验校高中化学教师进行了第一次线上集中备课指导与培训活动。江苏省溧阳中学、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和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化学教师们积极参与培训,并与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与学习。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我们实施教学的依据。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颖老师首先结合常州实验区准备申报的《硫与环境保护》、《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两个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了课标分析与教材解读。她首先对比了课标修订前后关于《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的课标说明,指出了修订后的课标更加明确了认识性要求,体现了元素观、微粒观等学科观念,并借用王磊教授的《无机物主题的学科能力构成模型》引导我们自我反思:认识水平——角度是否自主、全面,思路是否完善深刻,孤立还是统一?素养的表现水平进阶——物质:熟悉还是陌生,简单还是复杂;问题:直接还是间接,简单还是综合?学生认识的起点、认识发展的目标,可能的障碍点是否清楚?随后陈颖老师呈现了一个具体案例——《硫的转化单元规划示例》。在进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课标解读时,她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素养发展价值是什么?该建构怎样的“位—构—性”关系模型帮助学生达成学业要求?并呈现了之前他们调研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即学生在“递变性”角度认识比较缺乏,缺乏基于结构认识性质的完整思路,位-构-性三者关系不清楚等等,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去提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并提供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的位—构—性”认识模型。

 图片1.jpg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黄燕宁副教授进行了《高中化学必做实验解读》。她将高中化学实验划分为对物质性质的探究、对物质结构的探究、对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究、应用物质性质的研究(物质分离提纯、物质检验鉴别、物质制备转化),并就每一种实验探究类型指出了其核心思路和发展关键点。随后黄燕宁副教授又列举了教材上的必做实验,并分析其价值及达成目标。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探究实验,其基本思路应该是应用位—构—性模型预测性质,利用判断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依据,从已知知识中寻找证据。采用的策略应该是从“位置—结构—元素性质—物质性质”进行系统探究(预测—证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有效性。

 图片2.jpg

随后江苏省溧阳中学徐加刚老师和常州市北郊高中徐梦远老师就大单元教学谈了谈他们的初步设计。徐加刚老师打算将《硫及环境保护》单元教学细化为5节课,徐梦远老师则从问题线、认知线、探索线、知识线四个维度提出了他们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教学的设想。结合两校教师的初步教学设计北京教育学院资深教授何彩霞老师建议可按项目组提供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要素来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思考如何设计组织必做实验,同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用好实验学习单,设设置驱动性任务、设计启发性问题,也可以参考鲁教版教材中的相关实验。陈颖老师则指出了设计中需要有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通过追问和搭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思维纠偏,同时可以思考进行更多创新性实验的设计。

 

在各位专家的解读中,在老师与专家们的深入交流中,在老师们智慧火花的碰撞中,三个小时的线上交流与培训时间一晃而过,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收获满满。我们常州实验区高中化学团队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新课标落地”和“新课堂转型”,奋力擦亮“常有优研”名片,为常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