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一致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做支撑,做好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的培训工作无疑是为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提供助推力。为了促进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11月10日,常州市乡村中学历史教师培育站系列活动在横林初中开展,常州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黄天庆博士主持了活动。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观摩优质课。常州外国语学校沈洁老师和教研员黄天庆博士先后展示了八年级中国近代史《新文化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沈老师将20世纪初的中国比作“病人”,以“问诊——治疗——评估”为线索梳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形式新颖,逻辑严谨。并辅以希沃技术、平板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沈老师通过视频、歌曲、文学作品、图片及大量史料设置真实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拓展历史思维。黄博士在历史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辨证思维方式。还设置了辩论赛、小组合作探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积极思考发言,形成学生乐学、善学的良好局面。
本次活动的第二项议程是专家讲座。本次活动邀请常州市优秀历史教师徐波、王震宵、韩光围绕新课程新课标研究分享专题讲座。徐老师在《新课标课程理念实践解读》讲座中谈到要关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变化,明确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王老师在《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实践解读》讲座中结合了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并提出了几点策略性实施建议。韩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实践》讲座中提出要依据学情实施分层作业设计,并展示了几个作业设计案例,强调历史作业设计要关注思想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兴趣性。三个讲座内容生动详实,给在座老师以深刻的启发。
通过此次活动,培育站的青年教师能在学习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并在专家的指引下,摸准历史课堂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反思,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撰稿:江梦婷 摄影: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