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上半年,全市学前教育教研将进一步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准绳,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自评依据,以分层分类的系列化教研积极推动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建设,探索适宜的常态化观察倾听,逐步提升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学前教育过程性质量的提升。
二、工作要点
(一)系统学习《纲要》《指南》,优化专业理念结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基石,其中对幼儿园教育的总体原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作了非常具体的阐述,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科学指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视角,对3-6岁儿童在每个年龄段末期各领域应该呈现出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给出了实操性的教育建议。两个文件的出台虽相隔11年,但其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实践路径也是一致的。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园所的课改热情被大大激发,各园围绕自主游戏、一日生活等进行了多元化的自主探索,幼儿园的活动样态逐步多元化,活动内容也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范围。在此过程中,有些实践是适宜的、符合幼儿园教育规律的,但也有一些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变相的小学化倾向,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各区域、各园所要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系统地带领教师深入研读《纲要》《指南》,进一步明晰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原则以及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反观园所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常态化的自评与调整。对于《纲要》《指南》的学习,不强调死记硬背,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使用相结合,在日常运用中逐步内化,在理解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
(二)基于儿童经验生长,探索园本化课程建设。
早在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其中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2022年暑期,教育部又一次提出了对人手一册的幼儿教材、教辅材料进行清理,我市教育部门也开展了教材的清理以及教师指导用书的审查工作。对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摆脱教材的束缚、让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更幼儿贴近兴趣和发展需要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未来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现实的困境。当前,各区域、各园所的师资队伍差异较大,部分园所尚未能形成科学有序的一日常态活动,部分教师的课程开发和组织实施能力尚且比较薄弱,需要有个过渡期,让园所和教师逐步提升课程建设能力,逐步“把买来的课程这一拐杖扔掉”。
因此,园所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当前幼儿园课改理念、且颇具实践参考价值的教师指导用书,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拿来主义,而应强调“参考性”,把教师指导用书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使用,缓解因教师专业能力薄弱而带来的压力,给园所和教师一个专业能力发展的缓冲期。同时,园所要积极带领教师开展园本化课程的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儿童的经验生长为教育逻辑,在确保游戏的基础上捕捉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探索内容,通过项目活动、主题活动、小组活动等多元形式带领幼儿进行持续性探索,帮助幼儿拓展经验、获得发展。园所要积极开展阶段性课程审议,不能简单堆砌课程内容,不能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要基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不断优化园所的课程建设,形成个性化、适宜性的园本化课程实施方案。在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努力让幼儿园的课程不拘泥于教材,而是在儿童的生活里、游戏里。
2023年上半年,市教科院将组织开展“基于儿童经验的园本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交流展评。
(三)探索适宜性观察与倾听,逐步优化师幼互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这一指标中提出了对“师幼互动”的具体要求,引发了广大一线园所和教师的关注。当前,很多园所围绕一对一倾听和儿童表征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部分园所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教育规律相违背的现象,如“什么都要表征,让表征成为一种流程和被动完成的任务,造成了幼儿的过度表征”、“要求教师定时、定量地完成一对一倾听和记录,使老师忙于交作业,没能真正地与幼儿用心交流和倾听,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等。
重视倾听儿童是儿童观的进步,也是儿童观察的一种升级。《评估指南》中提出鼓励幼儿表征和一对一倾听,是希望教师能积极与班级里每一位儿童互动,更了解他们,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幼儿园应在充分领会其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基于教师每日的活动组织情况灵活地开展一对一倾听,不应“形式化”、“机械化”和“功利化”。首先要创造条件、留有时间,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案头工作,让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一对一倾听;其次,不机械化规定一对一倾听的时间,给教师留有弹性的空间,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寻找适宜的契机倾听幼儿;最后,一对一倾听只是师幼互动中的一部分,倾听后如何有效回应和支持也需要同步进行实践探索,园所要从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去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应仅仅关注一对一倾听,将师幼互动过于窄化。当前处于课改的沸腾时期,不同的观点、实践经验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思辨和选择,不盲目跟风,不随意做加法,不割裂地开展工作。
(四)分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出台,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逐步从结构性质量向过程性质量转变。过程性质量是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决定过程性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我市教师队伍存在学历水平下滑、非专业比例上升、地区差异较大、流动性较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市教科院将继续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建构机制、搭建平台、系列研训,平分层分类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一是依托常州市学科中心组培养业务骨干力量。市教科院带领学科中心组成员分别围绕领域关键经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进行实践探索,并定期组织学科中心组现场观摩和交流展示,为业务园长的专业提升提供研究平台和展示平台,同时也将优秀的经验及时辐射分享;二是“民办园教研联盟”,定期举行成员单位的联合教研活动,围绕民办幼儿园的管理、环境创设、课程建设、一日活动等进行实践,针对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共研问题、共享经验;三是“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市教科院将继续加强对市名师工作室的陪伴与引领,定期参与名师工作室的计划制定、研讨活动、公开活动,依托名师资源培育优秀教师。
各辖市区教研要在整体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带好三支队伍:一是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队伍。要有效制定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的业务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持续性的读书活动提升业务园长和级部组长的理论素养;定期观摩业务园长活动组织、教研组织、经验分享等活动,锤炼其实践能力;开展业务园长、级部组长沙龙活动,及时倾听其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地给与支持和帮助。二是新教师队伍。要根据新教师的现有水平、发展需要等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帮助新教师快速胜任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家园沟通等;三是金种子教师队伍。各区要基于区域选拔,遴选一批专业理念前瞻、专业知识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青年教师,组成金种子教师队伍,对标省基本功大赛要求,通过几年的系列化、系统性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其综合素养。
(五)引领民办园、薄弱园内涵建设,促进园所均衡发展。
当前,各区域、各园所之间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市教科院将进一步关注民办园、薄弱园的内涵提升,一方面依托“常州市民办幼儿园教研联盟”,基于民办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合教研,通过系列导读、专题培训、入园诊断等方式引导民办园研究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规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理念引领、环境改造、游戏组织、一日活动优化、课程建设”五大板块的系列教研活动,一年一专题地推动民办园课程转变;建构联盟的活动机制,每学期开展1-2次联盟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园所的展示互动,促进民办园间的互动交流;以部分民办园的发展带动民办园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关注薄弱园所的课程规范与质量提升,通过三个举措提升薄弱园课程质量:一是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在坚持园本研修、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开设薄弱幼儿园教师专项培训,对园长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系列化、持续性、有质量的园本培训不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专业能力;二是强化结对帮扶,充分发挥现有省、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前瞻性改革项目园等在课程改建设方面的优势,通过优秀教师牵手、送教等机制精准帮扶,以改革先行园、发展优质园的有效经验带动薄弱园所的发展;三是强化平台搭建,为一部分主动发展意识强、课程改革成效大的园所提供展示平台,促进薄弱园所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通过以上举措提升薄弱园教师队伍素养,使幼儿园课程质量稳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幼儿园办园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六)创新课题、项目研究,加强研究成果辐射
市教科院一直以来通过课题和项目扎实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园所的教育改革,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本学期,市学前教研将继续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是推动“STEM”项目研究。继续带领第一、第二批市级STEM项目幼儿园,围绕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的STEM活动进行实践研究。定期组织开展“全市STEM项目幼儿园专题研讨”,解决难点问题、分享实践经验;二是依托市级规划课题 “基于儿童经验视角的园本化课程建设案例研究”,深入研究去教材化的背景下,幼儿园如何基于幼儿园的经验去推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建构科学、有效的园本化课程实施方案,如何统整现有的课程,将园本课程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三是开展“幼儿园绘本资源选择与运用”课题研究成果的辐射,引导全市园所进一步关注绘本资源的价值选择与多元化运用,在有效筛选绘本资源的基础上将绘本与幼儿园自主游戏、一日生活、主题活动等相链接,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 发布2023学期学前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2. 召开“2023春学期教研工作会议”。
3. 开展期初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三月份
1. 幼儿园半日常规调研。
2. 市学科中心组活动研讨交流活动。
3. 评估指南实践项目启动。
4. 第二批STEM项目园研究计划审议。
5. 园本化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启动。
6. 男教师成长营汇报展示活动。
四月份
1. 幼儿园半日活动常规调研。
2. 市学科中心组研讨交流活动。
3. 民办园教研联盟活动。
4. 市学前教育学术年会。
5. 幼儿园绘本资源运用辐射活动。
五月份
1. 幼儿园半日活动常规调研。
2. 民办园教研联盟活动。
3. STEM项目幼儿园现场研讨。
4. 市学科中心组研讨交流活动。
5. 园本化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研讨活动。
六月份
1. 幼小衔接专题调研。
2. 学前教研工作总结。
3. 继续教育课时汇总上报。
4. 园本化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展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