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始,乍暖还寒沐春风。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与新课标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4月21日下午,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专题培训暨同题异构活动在觅渡教育集团觅渡校区演播厅拉开帷幕。常州市教科院小学语文研训员朱洁如老师、常州各辖市(区)的小学语文研训员、觅渡教育集团徐志彤校长、张兴副校长以及来自全市各校的语文教师出席了本次活动。老师们齐聚一堂,观摩研讨,碰撞思维,共同探索课改新方向。
展课堂风采——探同题异构之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同题不同法,异构显精彩。围绕活动主题,来自觅渡教育集团的王燕老师和经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顾金莲老师分别执教了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两首古诗:《塞下曲》和《墨梅》。
王燕老师首先以唐朝边塞诗导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当时强大的边防及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在整体感知古诗之后,她领着学生寻找叙事诗中的要素,还原精彩故事情节。王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感悟将士们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王老师巧妙地串联起四首《塞下曲》,鼓励学生将满腔的英雄豪情化于笔端,临写古诗。整堂课,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与诗人共思、共忧、共吟,把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梅衔霜而发,映雪而开,顾金莲老师执教的则是古诗《墨梅》。她以“题画诗”为情境开启赏梅之旅,让同学们对照诗句找配画,在自主学习中理解诗意。在欣赏完王冕的原画后,老师设置思辨性的选择题,带领学生通过“洗砚台”的故事,理解王冕借王羲之以自勉刻苦学习;补充诗人拒绝高官厚禄,不愿同流合污的经历,让学生悟诗人之高洁。最后,老师巧妙拓展与梅相关的诗句,引导学生逐步明晰托物言志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思想得到步步升华。
晰引领方向——研异曲同工之妙
两节课后,钟楼区小学语文研训员毛成老师和经开区小学语文研训员金东旭老师分别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令与会老师们受益匪浅。
毛老师认为古诗教学的难度在于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了老师们极大的创造空间。结合王燕老师的课堂,她提出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通过“造境”奠定了全诗情感的基调,以抓要素、说画面等形式“入境”,让孩子们把所想转化成灵动的画面。小剧场的表演、组诗的拓展等创新的设计让孩子们充分“融境”,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精神力量。“化境”部分则让学生们诉诸笔端,认真临写,传承英雄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金老师则以《墨梅》一课为例,发表了自己对古诗教学的思考。金老师以王寿昌先生在《小清华园诗谈》中的“四清三真”为引,借用其“心境欲清,神骨欲清,意致音韵欲清”作出评价。金老师认为这堂课呈现出了三大清晰的版块:初识梅花、初识梅香、初探梅影。清简的教学设计中蕴藏着思辨性的学习任务,如对照诗句找配图,借助选择明诗人之志,拓展相关梅之诗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实现思维的跃迁,得到精神的洗礼。
活动最后,常州市教科院语文研训员朱洁如老师进行了高位引领。她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迎难而上,积极探究所呈现的古诗课堂,并指出古诗词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秉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好,激发起爱国的激情,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朱老师则提出建议:一要探究古诗教学的“同题异构”:“同”是指古诗教学要研究其背后的学理,注重“兴发感动”,要知人论事,将诗歌与诗人的道德情操,所经历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古诗施教的厚度;“异”是要基于叙事诗与言志诗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自主习得不同题材古诗的学习策略。二是要积极践行“30+10讲练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做到基于学生,呈现“真实”的课堂;减轻课外负担,打造“清简”的课堂;学会“兜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朱老师前沿的思考、独到的见解、专业的点评,深入浅出,激起会场老师们深思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此次活动不仅为全市的小语教师们搭建了观摩学习、智慧共享、研讨交流的平台,更让老师们再次明晰“双减”政策与新课标精神。老师们定会以研促教,立足课堂,深耕细耘,为学生提供丰盈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经历,在教学研究之路上走得更加开阔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