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增进化学学科理解 助力学习品质提升——记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教学工作第二次研讨活动
信息时间:2023-04-10     阅读次数:

    2023年4月7日,常州市各校高三化学老师代表、各辖市(区)高中化学教研员、高中化学学科领军教师齐聚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主持。根据苏锡常镇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况,老师们着重探讨了有关科学解释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高三二轮复习策略。

    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的朱云老师开设了《“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归因问题探究》研究课。朱老师以“目标——问题——活动——评价”的教学模式展开,围绕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借“氢能源生成、氢能的贮存和释放、能源结构降碳”等真实问题驱动,从“双碳目标”缘起、“双碳目标”策略、“双碳目标”的实践,设计了三个环节,精选典型例题,让学生在审题、思考、表达、辨析、形成共识的学科实践活动中构建了“事实呈现——研究对象——思考方向——归因分析——规范表达”的思维模型,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的胡珺晶老师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本节课目标精确、定位精准、设计精巧、情境真实,最显著特点是情境真实,问题导向。创设的“碳达峰、碳中和”这个真实情境,属于主题性情境教学,一境到底,主线鲜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驱动型问题、引导性问题、反思性问题,学生在讨论、质疑、反思中学会了构建归因解释模型,境中有情,生生共情,师生融情。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的房寿高老师开设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化学科学解释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课。房老师设计了3个环节。通过典型例题构建了化学科学解释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维模型,即问题(question)、条件(if)、联结(connect)、假设(hypothesis)、表达(express),这几个首字母正好构成了汉语“qiche-汽车”,设计精巧。然后通过典型练习来应用此思维模型。在环节二中,对常考的“过犹不及”图形进行剖析,对温度、浓度引起的过犹不及以及催化剂的失活进行了系统整理归纳,然后结合两个典型练习进行迁移应用。在环节三的讨论反思中,提出了常考反应-竞争反应的进一步学习目标。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谷莹莹老师认为本节课“准、透、好”。“准”体现在课标吃得准,学情摸得准,课前对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困惑进行了调查研究,有了一手学情,教学具有针对性。“透”体现在高考研的透,理论学的透,对国外科学解释进行了研究,结合此类试题特点提出“qiche”模型,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设计,学生对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瞬间明晰起来。“好”体现在目标达成好、素养发展好、榜样示范好。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蒋建芳老师作了《四市一模考试情况分析及二轮复习教学建议》的报告。首先,对一模考试易错题答题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对于难度较大题给出了同类题链接,对看图描述类试题给出了解题建议,并提出二轮复习建议:结合试题情境回归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问题专题化,解决模型化——着力提升解题能力。

    江苏省溧阳中学的吕海荣老师首先剖析了溧阳中学一模考试中学生的低得分率题和短板题,并提出应对策略。然后提出二轮总体复习方向和策略建议:应对课标要求,准确界定复习范围;直面学生实际,内容不盲目攀高;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转化后进生,提升信心与成绩;加强教研力度,发挥集体智慧。

    活动最后,常州市高中化学教研员金剑锋老师作了总结反言。金老师指出,我们要努力以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唤醒、促进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在高三复习中,我们要关注高考试题所承载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进一步从学科育人的视角增进学科理解,基于具体的真实情境,指向实际的问题解决,学习研究真实的化学。他倡导在知识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给学生提供以“渔场”,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机会进行交流、思想碰撞。他还提出,我们要有应时的教学举措: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管理质量。

    本次研讨会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关注学情考情,聚焦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教研活动的“问题解决功能”;各地区联手协作,凝聚集体智慧,细化行动方案,努力实现教研活动的“教学引领功能”。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同行示范的的教学设计、解题策略等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经验交流和总结则让大家在专家的引导下,更加明晰在高考不到60天的时间里,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如何更充分地挖掘学生的问题,如何更科学地制定针对性方案,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次活动再一次将我们常州高中化学团队紧密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构筑和夯实了高中化学教学的合作共同体。相信这种合作定将不断延续,全体常州高中化学人一定会不辱使命,携手并进,共同铸就常州高考化学新辉煌!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