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2023年3月22日,常州市道德与法治和心理辅导跨学科主题研讨活动在教科院附属初中举行。常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张小亚、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戴慧、章湉出席本次活动,全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师近200人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的杜金蕊老师带来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情绪的管理》,常州市清潭中学周海燕老师带来一节心理辅导课《我的情绪滋味》。
杜金蕊老师基于校园内发生的诚信金牌事件,采用议题式教学方式,在总议题下分设了三个子议题作为发展性任务,引导学生层层推进,认识情绪表达的重要性,并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周海燕老师的心理课通过“情绪牌”活动导入,学生展示自身面临不同情境的情绪,感受情绪的丰富性;通过情绪扑克牌游戏,引导学生了解信念牌的重要性;通过知识窗口,引导学生理解情绪ABC理论的内涵。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与积极,真诚分享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使用情绪ABC理论指导自己调节情绪。
评课环节中,听课老师纷纷表示,两堂课都能基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并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合作探究一层层剖析学生的情绪特征,在寻找思辨点的过程中也注重关注学生的真实观点,以价值引领来提升育人成效。
常州市教育局德育处张小亚处长以“变化”“生命”“融合”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心理健康老师和思政教师的殷切期望,引导老师们思考教育存在的价值,思考如何履行好立德树人的使命,帮助学生珍爱生命、阳光成长。
下午,苏州高新区景山实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正高级教师、心理学博士倪绍旺老师作《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改进与提升》的专题讲座。倪博士从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入手,解读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用鲜活的案例展现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并阐明思政教师如何用积极教育指导教学教学工作的策略。最后,倪博士为老师们送上改进与提升自我的三把“钥匙”——爱的能力、科研能力和行动能力。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员章湉博士对活动中的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希望心理健康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与心理辅导水平,扎实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协同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尽力为学生做好心理服务,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常州市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戴慧老师指出,从课程功能看,心理辅导课程填补了思政课程“辅导”功能的空白;从课程内容看,心理辅导课程深化了部分思政课程的内容;从学习方式看,心理辅导课程的体验式学习、辅导教学等,值得思政课程借鉴。两门学科的育人目标是共同的,希望思政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能够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本次活动探索了在跨学科主题教学研究,深化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交融,转变了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心理品质。